当前位置 : 中医|西医 → 文章正文

    学术 冯玉荣:上医医国:一位晚明医家日常生活中的医疗与

    来源:本站整理| 作者:佚名 | 时间:2018-12-12 11:25:28

      高攀龙的这段描述饶有趣味,荐不是以医的身份,而是以奇士的形象,将缪希雍推荐给他。缪氏之所以声名远播,在于其重义轻利的层面。士林对于医者的推崇,首先是“道”的层面,其次才是“技”的层面。高攀龙在亲眼看见缪的高明医术前,早已“闻君高义”。医者的扬名与士的提拔密不可分,这在吴中风气尤盛(71)。

      高攀龙于万历十七年(1589)中进士,授行人。因耿直被贬,又逢亲丧家居,三十年不被起用。在此期间,他与顾宪成在家乡无锡东林书院。落职归田后,虽然“可以诵诗读书,养心缮性”,但“不能无疾病之苦、儿女之忧”。结识缪希雍后,既敬其高义,又有名医做“家庭医生”,保全家安康。高攀龙子得病,久治不愈,一家人时,幸得缪希雍相救,高攀龙感佩不已。缪希雍的《先醒斋医学广笔记》中也详细记载了为高攀龙的家人、仆人、邻居等医治的医案。缪希雍手到病除,谈吐不凡,成为高府的座上宾。高攀龙的友人很多东林人士,也开始找缪希雍治病,很多东林都把缪希雍当作兄长对待,“天生仲淳为吾辈也!”在缪的著作里,医案中也特意强调其为东林士疗疾患。

      缪希雍除了给东林人士诊病,还投入了相当多的精力与其探讨思想等问题。在与高攀龙初见时,高氏就记载,“与仲淳酒间谈说古今事,绝不及医,仲淳无所不妙解,而后益信长孺言,知仲淳果天下奇士也”,“吾尝语仲淳以中庸之理,仲淳心洞然,如鼓应桴、谷应响”(72)。缪虽因行医与士林人士建立交谊,但其内心却始终抱有经世的情怀,对政事时情都有主动的关注。行医之外,见识广阔,对朝野动态都有了解。两人“讽议朝政,裁量人物”,缪还时有妙解。交游对谈之中,常常发表。并且此种对话“绝不及医”,显然缪希雍是希望以士的身份加以对话,而这也暗含高攀龙虽推崇缪希雍,但缪希雍实际仍然难脱离医者的身份。

      高攀龙在致缪仲淳的书信中说,“长安中如丈识见者绝不可得,如丈者岂非遗贤乎?甚矣,科目之不能尽人才也。近言有起废太滥一疏,群小见诸贤尽出,明年内计可虑,故戈矛潜动。弟谓此等,彼正恃口舌可尼君子作用,君子但置之不闻。当做便做,阳气盛,自消。若与口角,即堕其计中;若畏其口,亦堕其计中。诸公颇以为然,一切高阁起矣”(73)。缪氏的回信难以找到,但高攀龙作为东林,愿意与缪讨论政事,烦恼,显然是对他极为信任的。万历四十一年(1613),高攀龙延武进钱一本东林,钱一本为东林翘楚,缪希雍还试图半夜造访钱氏,“叩门声甚厉”(74)。

      钱谦益称:“神末,士大夫奋臂钩党……当诸公结交之日,缪仲淳以布衣称长兄。”(75)“公(贺学仁)与常州沈伯和、长兴丁长孺、金坛于中甫、吾里缪仲淳为友,以节概意气相期许,余晚出,亦参与焉。公遂以弟畜余,不以年家辈行也。长孺、中甫时人以为,公与周旋患难,不少引避。仲淳布衣韦带,伯和老于公车,公以长兄事之,肩随却立,老而不衰。”(76)缪希雍以布衣韦带的身份与东林士人坐而论道,以志相投,对目以的荐、于玉立亦不加以引避。反而引以为豪。“东林六君子”之一的杨涟亦与缪希雍相善,杨涟以友相称。杨涟曾在万历三十六年至三十九年(1609-1611)任常熟县令,向缪希雍咨询,于是缪希雍举荐外甥婿毛清(77),族人缪堂弟起龙也曾被杨涟聘为义师(78)。杨涟于天启四年(1624)上疏劾魏忠贤,次年魏忠贤开始对已经罢官回家的杨涟和缪昌期等痛下杀手。杨涟被诬投狱,缪昌期亦,高攀龙赴水自溺而亡,钱谦益因思即位才得以幸存(79)。《东林点将录》108人,高攀龙为“如云龙”、杨涟为“大刀”、左光斗为“豹子头”、缪昌期为“智多星”(80)。至清编《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介绍《东林点将录》时,简括此书时,特意提及缪希雍曾列为“神医安道全”。同乡文士也普遍认可缪希雍与东林士人相善,《金坛县志》载,缪希雍由常熟迁金坛,与东林诸先达相友善(81)。邑人王应奎在《柳南随笔》中说:“缪仲淳,布衣也。而东林诸公与订交,皆以兄事之。”(82)这也成了日后医者缪希雍被推崇的重要因素之一。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下一页


合作伙伴: 开心笑话
Copyright 2010-2012 大戏院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如需合作请联系站长
技术支持:F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