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总结我国高等学校十几年前实行的“国家经济学人才培养”的经验教训,为我国高等学校经济学专业教师队伍提供人才储备。由于西方主流经济学的人才可以由海归提供,所以,笔者,“国家经济学人才培养”应集中培养西方主流经济学研究范式之外的经济学理论人才。
与此相关的是改进经济学硕士和博士入学考试科目和内容问题。目前,在我国绝大多数高等学校财经类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考试中,主要的考试科目是数学和“西方经济学”;在博士研究生的招生考试中,“西方经济学”所占考分比例超过一半以上,有的甚至达到三分之二甚至五分之四。笔者早在2005年就指出,“2002年教育部,数学在经济学硕士生入学考试中所占分数等于4年所学经济学在考试中所占的分数,无疑将对经济学的数学形式化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贾根良,2005)经济学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和内容过分注重数学和“西方经济学”是模仿西方主流经济学占支配地位的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学教育体制的产物,应该进行。为了抛砖引玉,笔者在这里针对经济学硕士生入学考试科目的问题,提出一个不成熟的:经济学硕士生入学考试应该以较全面考察经济学本科所学基础课程,除了考外语和两门课外,再考两门专业基础课,分别为专业基础课Ⅰ和专业基础课Ⅱ,专业基础课Ⅰ包括数学、经济思想史、经济史(外国近现代经济史或中国近现代经济史任选一门)三门课程,每门各占50分;专业基础课Ⅱ也包括三门,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微观、宏观)以及西方经济学(西方非马克思主义的非主流经济学)或经济学方任选一门,每门也各占50分。
2016年5月,针对当时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的办法,笔者提出了如下:经济学专业应该恢复以前从二级学科对(重点)学科进行评估的做法,而不是一揽子地从理论经济学或应用经济学的一级学科层次上在总体上进行评估。这是因为,在这两个一级学科中,不同的二级学科具有很不相同的特点。例如,从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来说,其中包括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经济史、经济思想史、世界经济、以及人口、资源与经济学六个二级学科。这些不同的二级学科不仅“冷热”度不同,而且从学术上来说,本来就不存在相同的评价标准。因此,不应该对这些不同的二级学科采用完全一样的评估标准。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