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们探讨了经济思想史学科在经济学教育中日益衰落的各种原因(贾根良、兰无双,2016),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由西方主流经济学单一范式支配性影响所导致的,正如英国著名经济学杰弗里·霍奇逊指出的,经济学数学形式主义的做法,既不需要经济学史的知识,甚至也不需要了解现实经济的历史,经济学即使还未死亡,也是正在死去。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学的数学形式主义滥觞于20世纪30年代,完成于50年代,直到现在,数学形式主义仍支配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学教育,它不仅拒斥非主流经济学的历史方法,而且傲慢地将经济思想史学科拒之门外。在过去十年中发生的两个标志性的事件突显出了经济思想史和经济史学科在经济学教育中所面临的危机:2007年,国家统计局拟将这两个学科划归到“历史、考古学、教和哲学”分类中,由于遭到经济思想史学家的激烈反对,这种从经济学分类中试图移除掉这两个学科的才未落到实处。但欧盟研究委员会已经将这两个学科归类到“人类过去的历史研究:考古学、历史和记忆”之中;2011年,经过经济思想史家的努力,它们才重新被划归经济学科的分类之中。但是,经济思想史和经济史学科是否还能在西方发达国家高等学校的经济学院下去仍是未知数。(贾根良、兰无双,2016)
在过去二十多年里,由于西方主流经济学在我国的支配性影响,作为与西方经济学处于平等地位的经济思想史和经济史学科,由于长期受到严重忽视,学科发展状况远不如西方国家,许多高校的经济思想史的研究工作几乎陷入停顿状态,例如,除了笔者以及笔者与学生合作发表的论文外,笔者至今仍没有见到有国内学者引用和使用过2003年在美国出版的《经济思想史指南》一书中的材料。经济思想史学科目前在全国普遍面临着后继乏人的状态,以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为例,其学位点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是以经济思想史学科申报下来的,但到了2015年初,该学科只剩下笔者这样一位年过半百的教师。即使是从事经济思想史教学的教师,也几乎没有以该学科为志业的。在我国,相对于经济学其他学科的繁荣而言,经济思想史和经济史学科可谓门庭冷落,备受歧视,尽管这两个学科近年来开始受到人们在认识上的重视了。
在我国,重视经济史(或经济社会史)和经济思想史的教学同样存在着如何贯彻多元主义经济学教育原则的问题。以经济史学科为例,近年来,一些海归经济学人在国内高校大力推行“量化史学”(计量史学),许多年轻人对此趋之若鹜,以为这是唯一科学的历史研究方法,殊不知它存在着严重的缺陷,近年来在西方史学界遭到了。计量史学实际上历史的新古典经济学在经济史研究领域中的应用,用非历史的方法研究历史,这本身就是一个悖论。在20世纪50年代末发生“计量史学”之前,强调技术、制度和经济结构的重要性和历史特定性的研究传统在西方国家的经济史研究中一直就占据着主流地位,这包括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史研究,19世纪到20世纪30年代的和英国历史学派的经济史研究,韦伯、杜克海姆和美国老制度主义的经济史研究,以及20世纪40年代才开始出现的波拉尼经济史研究,等等,这些多元化的经济史研究传统对于我国经济史学科的发展的重要性远比“量化史学”重要的多,但我国经济史研究中能够运用这些传统的学者越来越少了,在“量化史学”的大潮中是否将完全消失也未曾可知。因此,笔者在2016年9月召开的“第二届北大经济史学大会”的大会主题报告中,呼吁“经济史学研究需要多元化的理论视野”。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