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经济|法律 → 文章正文

    世界技术变迁的国际经济学——大国竞争如何引发了技术?

    来源:本站整理| 作者:佚名 | 时间:2019-11-29 11:53:30

      我们从表2中就可以看到,在1962年,晶体管的平均价格为50美元。国防采购占据了100%的市场份额。后来,随着晶体管的改进,晶体管的价格开始下降,民用需求也逐渐涌入。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后期,国防需求仍然占据了晶体管需求的一半以上。正是基于大量的国防需求,半导体和晶体管才有进一步改进的机会。

      就半导体而言,军方是半导体的最大客户。仅美国空间项目就耗费了3300万美元的半导体。直到1963年,美队还是半导体的主要购买者,即便其他企业作为中间产品购买半导体,生产出的最终产品主要还是销往军队。

      美国最早的计算机都销往联邦各个部门,尤其是美国的门和情报部门。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以及六十年代,美事采购刺激了大量新企业进入该行业。美国的软件业的故事也是如出一辙。美国软件业最大的客户就是联邦部门,尤其是。在1956年,兰德公司为美国防空系统承担电脑程序的设计任务,建立了系统开发公司(System Development Corporation)。到了1963年,这个公司的年度收益已经高达5700万美元,其合同主要来自美国空军、国家航空航天局、的高级研究计划署以及其他国防项目。即便是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早期,美国对软件的采购还占到美国软件贸易的一半。因此,美国计算机、软件等新技术与新产业的出现,离不开这些技术的早期消费者即美国部门,尤其是门。

      作为高新技术的资助者和采购者,对技术的成本并不是那么;相反,却对产品的性能相当,这有利于提高产品的精度。同时,的资助与采购也比较集中,这有利于技术瓶颈的突破。出于的考虑,美国不断强调技术的精确性。为满足军事任务的需要,比如战斗灵活性、战术的优越性以及战略上的反应与控制,美国非常强调高端技术的性能,而对技术的成本却不太在意。因此,对精度的要求,促进了美国精加工的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美苏界中的竞争,刺激美国启动大规模研发项目的同时,还带来了两个副产品:人才队伍与私营部门的技术投入。

      就人才队伍而言,如我们所熟知的华人计算机企业家王安,就很大程度上是当时国防研发项目培养的产物。当时,哈佛大学的艾肯(Aiken)计划接受美国巨额资助,这个项目培养了大批技术人员和企业家。王安就是该项目的研究人员之一,他于1948年获得博士学位,并于1951年建立了自己的实验室。他自己建立的公司成为美国计算机行业发展史上的主要力量之一。

      王安只是当时军事研发人员中的一员,同一时期的美事科技项目还为美国新兴产业培养了大量的高端人才。美国对电子技术产品的采购和生产也带动了电子元件和设备的发展,同时增进了人们对电子技术的认识,培养了一支热爱电子学的队伍。这支人才队伍为新兴产业在美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下一页


合作伙伴: 开心笑话
Copyright 2010-2012 大戏院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如需合作请联系站长
技术支持:F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