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代表了世界挑战国的“典型案例”:在转移时期,挑战集中力量投资于与国防相关的技术,以确保技术自主性,为国际竞争服务。
在国际上,日本有美日安保条约掣肘;美日两国需要共同抗衡苏联的;日本还严重依赖美国市场。在国内,日本又受和平约束;加之日本国土面积狭小,缺乏支撑世界霸权的条件。此外,战后日本的经济增长长期受益于技术引进以及民用技术的发展。因此,按多重维度来看,经济上崛起的日本,最不可能将技术转向军事领域,它应该算“最不可能案例”。
然而,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始,日本加强了对技术自主性的。于是,崛起的日本不得不面临领导国美国的处处掣肘。美国开始对日本实施技术出口控制,并在国际贸易领域日本,日本的不安全感显著增强。日本也开始强调自主创新,以克服美国的技术。日本的技术进步方向逐渐调整,开始强调技术自主性、技术的覆盖面以及技术需要服务于。
首先,日本加强了对基础科学的研究。战后几十年来,日本的科研主要围绕应用研究展开。随着日本的崛起,安全形势的变迁,日本开始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入以确保技术自主性,并克服技术进步的瓶颈。日本、学界以及产业界普遍认识到:日本已经走到了需要加强基础研究的时候。日本机械工业联盟与国际航空发展基金的报告指出:“毋庸置疑,为确保在国际社会中的稳定地位,我们需要发展高端的产业技术以引导世界。为发展高端技术,我们必须激起技术革新的意愿,再度加强并培育开发技术的能力。”
日本在一份名为《七十年代的国际贸易与产业政策》(International Trade and Industry Policies for the 1970s)的报告中表明,日本计划将知识密集型产业作为优先发展的重点。报告敦促日本集中力量研发密集型的产品以及高附加值的产业,比如计算机、飞机、核能设备以及特殊金属等;并发展精加工制造与组装技术,如电信设备、商务机、污染器材等。
日本转变技术政策固然有经济考虑,同时也反映了日本对变化中的国际形势重新评估的结果。日本产业界和官员不断强调日本和美国的技术差距,以此为理由来呼吁为科学技术发展提供更多的资金。一批企业家指出:日本需要发展自主的国防技术,以摆脱美国的技术。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日本的基础研究得到了很大的提升。1988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的一份报告表明,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日本的基础研究经费扩充了两倍。
其次,日本的研发范欲女经围也在拓宽。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晚期起,日本开始研发机器人、半导体芯片、微电子、计算机辅助制造以及高级材料、超导器材、激光以及光纤等技术。日本研制的芯片是日本资助的“超大规模集成计划”的产物。这项计划有两个部门以及五家大型电子公司加盟。日本通过大规模的协调来促成重大技术突破。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