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认为,创新驱动产业体系发展这一研究热点,将在未来几年中继续保持其研究热度。其一,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贯彻新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并强调“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发展了“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的提法,赋予了新的内容,可以预见创新对“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构建会成为未来新的研究热点。其二,学术界和政研界对产业政策的争论热度还将持续,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背景下的产业政策制订将随着争论越辩越明,以顶层政策导向为指导下的具体产业政策也将会越来越明晰。
党的以来,中央研究决定部署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明确要重点打造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京津冀协同发展列为我国区域发展三大战略之一。2015年,中央会议审议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三地协同进入全面实施、加快推进的新阶段。2017年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雄安新区。这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的又一国家级的新区,是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做出的一项重大历史性战略选择,是千年大计、,是新形势下理政新新思想新战略的重大实践。
多年来,有关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探讨就一直没有停歇,2017年雄安新区的建立更激发了学界对雄安新区与京津冀协同发展问题展开深入探讨的热情,年度文献达到5000余篇(来源于CNKI数据库),其中,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34篇。归结起来,相关学术讨论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核心。学者们认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而规划建设雄安新区,对于集中疏解非首都功能,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新模式,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培育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武义青(2017)等从制定承接方案和配套政策,与市场协同发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制定差异化的政绩考核标准,增强承接“引力”,高端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推进区域产业协同发展七个方面对雄安新区如何精准承接非首都功能进行了理论分析。
第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顶层设计。毛汉英(2017)等从机制创新和政策层面,黄金川(2017)等从空间经济学视角,等(2017)从产业协同及城市协同联动角度,周京奎、皮建才(2017)等从金融一体化、物流一体化和协同治理方面,分别探讨了京津冀三地协同发展的政策、条件、可能及实施策略。学者们认为京津冀三地应有明确的功能定位,即是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天津是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先行区;则建成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京津冀生态支撑区。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