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雄安新区的规划建设。刘秉镰(2017)等众多学者从不同方面对雄安新区的规划建设进行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深入探讨,涉及领域范围广泛。归纳起来,规划建设雄安新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建设绿色智慧新城,建成国际一流、绿色、现代、智慧城市;二是打造优美生态,构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三是发展高端高新产业,积极吸纳和集聚创新要素资源,培育新动能;四是提供优质公共服务,建设优质公共设施,创建城市管理新样板;五是构建快捷高效交通网,打造绿色交通体系;六是推进体制机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作用,激发市场活力;七是扩大全方位对外,打造扩大新高地和对外合作新平台。
相对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而言,京津冀发展不协调、不平衡的矛盾最为突出、最为复杂,关注度最高,解决难度最大,重要原因就在于协同发展还存在诸多体制机制障碍。2018年学界将更多聚焦体制机制方面的问题,具体议题包括:探讨如何加快行政管理和资源配置等方面的体制机制障碍,从而推进公共服务一体化;研究怎样构建有利于协同发展的体制机制,特别是建立行政管理协同机制等;探究如何促进形成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立健全区域创新体系,整合创新资源,贯通产业链条,重组区域资源等。此外,以规划建设雄安新区为重要突破口,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的新模式,谋求区域发展的新子,打造经济社会发展新增长极,也将在未来较长时间内持续作为热点议题。
“一带一”是我国对外的必然选择,也是在全球贸易增长低迷情况下促进国际联动式发展的重要举措。自2013年起,“一带一”就成为学术界探讨的热门话题,随着时间推移,相关学术越来越丰富。
2017年相关学术文献达13430篇(来源于CNKI数据库),比2016年增加25%左右。复印报刊资料2017年全年共转载101篇,内容涉及经济、法律、文化。对于经济领域来说,区别于前期研究“一带一”内涵、框架、意义,当前研究从细节入手、全面展开,不断向纵深发展,力求为加强国际合作、实现“一带一”共建提供全方位支撑。
第一,中国对“一带一”沿线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及其风险受到特别关注。张述存(2017)认为,“一带一”为优化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布局提供了机遇和条件,未来应一方面继续加强对欧美地区的学习型、技术导向型投资;另一方面应充分借势,展开对“一带一”沿线国家的战略型、资源合作型投资。针对面临的来自东道国的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等多方面的风险和挑战,周伟等(2017)基于对39个沿线东道国的量化评价,认为中国与大多数中东欧国家OFDI的政治风险、经济金融风险偏小,社会文化风险较大。保建云(2017)认为,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除受东道国影响外,也还受国际金融市场的约束,培育中国海外投资企业与东道国的友好信任关系,同时推动竞争性国际金融市场体系的建立。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