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导师们是否确实是如此对待自己的女学生们呢?我们因此设计了一系列问题,试图发掘导师们对待不同性别学生的态度差别。我们发现,男性教授们对学生的看法,确实有明显的性别偏向性。认为自己指导的男生工作能力强、工作热情高的比例,要显著超过认为女性更优秀的比例。而女性教授们基本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性别偏好,认为男生更优秀和认为女生更优秀的比例相差不多。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有近一半的女性教授自认为没有任何性别偏好,而仅四分之一的男性教授有类似想法。因此我们认为,导师阶层、特别是其中的男性导师,确实存在性别偏好。(图6)
这种思维倾向带来的影响可能是深远和广泛的。一方面,我们已经知道,在负责指导学生研究工作的高级教职阶层,男性本身就占据着主体地位,有人数上的巨大优势(参考图1-2);另一方面,占据主体的男性导师中,又有相当比例对女生的能力和工作热情存在明显的怀疑。一个顺理成章的推论就是,这种大面积存在于导师群体当中的性别倾向,在长达数年的教育和学术研究中,会通过导师的潜移默化,对女生的评价(“我可能确实能力和工作热情有缺陷”)乃至职业选择(“我确实不应该继续学术研究职业”)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我们想提醒读者们注意,在性别平权的原则已经写入国际公约和的今天,明目张胆的性别歧视在主流话语里已经失去了性和空间;但性别歧视仍可能会通过一种更加隐性的方式存在。
具体到学术职业发展的语境里,是不是存在这样一种可能性,女性“不能”、“不可以”做研究、继续学术职业发展已经不多见,或者至少不再那么理直气壮;但是与此同时,仍然存在以性别划线的评判标准,让女生倾向于判断自身存在问题,从而“不适合”、“不应该”做研究、继续学术职业发展。我们并没有能够证明其中的性,但是我们的数据至少强烈提示了这种可能性的存在。
当然,我们必须承认,现实中确实存在一定比例的女生在学术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