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经济|法律 → 文章正文

    沈华嵩:《经济学分析原理》导论

    来源:本站整理| 作者:佚名 | 时间:2017-09-24 21:29:58

      对于经济学的范式转换而言,首先需要变革的传统就是经济学微观个体的可加性。“边际”确立的新古典微观经济学的基础结构是关于单个家庭和厂商行为的理论。那么,我们是否可以用简单加总的方法形成宏观经济分析的基础,而不会对我们研究的客体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呢?这个加总困难一直困扰着主流经济学。

      20世纪初,马歇尔试图把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结合起来,不过他自己也不认为获得了成功。因为经济人假设的原则性,在这个微观基础上不可能建立恰当的宏观经济理论。凯恩斯非常清楚地看到了这个原则性的,因此,他选择了纯粹宏观经济体系。由此,经济学才明显地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但对于经济学的而言,“可以相当肯定地说,下一种经济学将不会享有在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之间进行挑选的乐趣,它势必要完成马歇尔试图做而没有做成功的事业:将两者结合起来”[6]。

      关于凯恩斯的理论线,劳伦斯克莱因(Lawrence R.Klein)在《凯恩斯的》一书中做了非常精彩的论述。他指出,凯恩斯经济学的中心问题和整个体系的运行相关,是决定总产量水平的理论,而大多数经济学理论仅涉及单个家庭和厂商行为。“凯恩斯学派从未充分考虑过从以个人和单一商品为基础的基本理论中引申出一个以个人社会及商品群为根据的理论。”[7]

      宏观经济的加总困难不仅仅来自技术上或操作上的问题,如瓦尔拉斯一般均衡涉及体系内每一种商品的需求与供给关系,这需要处理上百万、千万的未知数和方程式。或者说涉及效用函数或满足程度的客观准确衡量和比较的问题,而且它们本身就不可能相加。显然,苹果的效用和梨的效用是无法相加的。因此,必须求出消费品单一的需求(或供给)关系然后加总,但这首先就涉及货币和价格问题,从根本上说这完全是一个宏观经济问题。譬如凯恩斯的“有效需求波动”只能来自宏观经济系统的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而不是微观客体简单加总的结果。也就是说,资源配置、收入、产出和价格是同时在全部市场的宏观层次决定的。

      然而加总问题更大的理论困难是来自宏观经济系统和微观个体服从完全不同的定律,我们从微观经济行为不可能逻辑地导出宏观经济理论。热力学已经非常精辟地阐明了这一原理,我们可以作一个很恰当的类比。热力学是研究由大数粒子组成的微观世界,由于这些之间普遍的,极其复杂的相互作用,虽然单个仍然遵循力学规律,但已经发生根本的质变,不能再归结为机械运动,而是一种更高级、更复杂的运动形式。其规律也不再是时间反演对称(过去和未来没有区别)的机械决,而表现为时间不可逆的统计规律性,连结宏观和微观的桥梁是玻尔兹曼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合作伙伴: 开心笑话
Copyright 2010-2012 大戏院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如需合作请联系站长
技术支持:F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