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中国“利率走廊”的上限为SLF利率,下限为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通俗理解的话,“利率走廊”上限是商业银行向央行借钱的利率,下限是商业银行向央妈存钱的利率,利率走廊的区间约为200BP。
(1)两个工具均主要面向“三农”、小微和民营企业贷款(新增),期限为3个月、6个月、1年(居多)。
(2)央行分别于2014年9月和2018年12月创设MLF和TMLF,从最初创设的目的来看,前者以支持小微企业和债转股为主,后者则用以定向支持金融机构向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发放贷款。
(3)目前MLF已成为中期政策利率的代表,并作为LPR报价的基准参考,且从操作频率上来看基本已固定为每月中旬一次(配合LPR报价频率)。
2014年4月25日央行创设PSL(Pledged Supplementary),为特定政策或项目建设提供资金(主要针对棚户区),期限通常为3-5年,该工具的操作主要面向政策性银行,抵押资产为高等级债券资产和优质信贷资产等。
(1)2017年1月20日,央行建立临时流动性便利(TLF,Temporary Lending Facility),为几家大型商业银行提供28天临时流动性支持,以缓解春节期间的大额现金支出。
(2)2017年12月29日,为应对春节期间现金支出对市场流动性的扰动,央行建立了临时准备金安排,允许现金投放中占比较高的商业银行春节期间存在临时流动性缺口时,临时使用不超过两个百分点的存款准备金,使用期限为30天。
(1)2013年10月,我国央行正式推出LPR,定位于10家银行最优客户贷款利率的平均值(剔除最高和最低水平),在成立后的近六年时间里,LPR始终保持和贷款基准利率一致的公布频率、变化幅度,数值上相当平稳。
(2)2019年8月17日,央行发布15号公告,推出LPR报价新机制,具体来看包括LPR的报价行增至18家;发布频率为每月20日早上9:30;在MLF的基础上加点形成以及公布1年期、5年期以上两个报价品种。
(1)央行票据(即中央银行票据)是央行为调节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而向商业银行发行的短期债务凭证,本质上是中央银行债券,发行期限一般在3个月至1年之间,可以理解为央行调节基础货币的一项货币政策工具。
(2)为推动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带动其他发行主体在离岸市场发行人民币债券,2018年9月20日央行和特别行政区金融管理局签署《关于使用债务工具中央结算系统发行中国人民银行票据的合作备忘录》,正式拉开了离岸央票的序幕。
(3)2019年8月9日央行发布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明确提出后续将建立离岸央票的常态发行机制,2018年11月央行在正式建立了离岸人民币票据的常态发行机制(实际上最早于2015年10月便已在伦敦发行离岸央票)。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