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农林|自然 → 文章正文

    西北农林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实践2014年11月30日星期日

    来源:本站整理| 作者:佚名 | 时间:2014-11-30 10:38:19

      为支持学生在本科阶段进行科研能力基本训练,学校每年投入专项经费,以项目的形式保障学生科研训练的开展。2008年以来资助实验项目共计216项,20项优秀项目获得补助。学校还通过校内科研平台,如国家和省部重点实验室及工程中心,带领学生参与农业前沿的科研项目,完成相关实验任务和学习内容;通过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和实践项目,让学生参与到科研和农业生产第一线,提升学生的研究能力。

      通过立体式的科研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科研创新意识都得到很大提升。通过对导师的问卷调查,94%的导师对学生培养总体质量比较认可,其中76.7%的导师认为学生培养质量很好。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康振生这样评价学生:“实验动手能力较强,综合素质较好,具有探索新事物意识和能力,有培养前途。”

      正如康振生所言,学生发展前景一片。以2012届毕业生为例,321名学生中有72.8%的学生攻读研究生,169人进入校内硕博贯通培养通道,20名学生赴荷兰瓦赫宁根大学、美国马里兰大学、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8名学生被推免到、北大、复旦等国内一流高校和科研院所攻读研究生。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3年底,创新学院本科生公开发表论文122篇,其中SCI 、EI收录57篇,有15篇论文SCI影响因子超过3.0,最高影响因子达到9.6,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5项。学生学科竞赛获得校级以上励94人次,其中国家级项52人次,省级项10人次,校级励32人次。

      在公开发表论文、专利及科技获等方面,创新学院的本科生学术占到了全校60%。学生群体的学习能力、科研潜质与卓越表现已经成为共性特征。今年10月,2008级学生常银成和2010级学生杨魁在导师裴志超教授的指导下,完成的药物/siRNA双负载体系的研究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相关论文发表在《应用化学》上,影响因子为11.336,是首篇在学校实验室完成并被该接收发表的研究论文。

      示范:向农林卓越人才分类培养迈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创新实验学院按照会集优质生源,贯彻因材施教,构架农业高校专业教育、个性化培养与教育管理为一体的人才培养体制的初步成功,有效地检验了以学生自主发展为主线,以个性化培养方案为指导,实现了学科基础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效衔接,本科与研究生融会贯通的教育模式,为进一步培养农林卓越人才提供了模板。

      立足创新实验学院这个试验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和探得了显著成效。2010年起,学校开始在全校推广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试验区的一系列成功经验。以教师为中心、以课程为单元的教改思想和教学组织制度在全校广泛应用,催生出了一批以创新人才培养为主线的新课程和材;开发建设的科技发展与文明传承、文明对话与国际视野、人文素养与人生价值、自然与社会四个模块的通识课程,在45个本科专业中应用,大学学习的科学方法等12门通识课成为全校的公选课;引进国外大学的科研方法与科研写作、数学欣赏等课程进入校内本科课程体系。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合作伙伴: 开心笑话
Copyright 2010-2012 大戏院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如需合作请联系站长
技术支持:F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