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农林|自然 → 文章正文

    西北农林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实践2014年11月30日星期日

    来源:本站整理| 作者:佚名 | 时间:2014-11-30 10:38:19

      2002年,该校开办了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班,探索构建生物科学与农林学科相融合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学校通过大力加强生物科学基础教育,纵向上探索大生物基础学科与农林学科专业相对接,本科与研究生教育相贯通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横向上探索大生物科学与农林学科专业的融合与沟通,建立生物科学与传统农学衔接沟通的课程体系与专业协作模式,为培养农林拔尖创新人才奠定了学科基础。

      2004年,学校跨入国家“985工程”建设行列,突破传统体制机制,创建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的人才培养新体系成为具有挑战性的目标。2006年,学校全面启动了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本科教育。

      2008年,按照“汇集优秀生源、整合优质资源、着力模式、培养拔尖人才”的思,在全国农林高校中率先成立了创新实验学院,实施农科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全面实践。新的体制打破了长期以来农科专业教育壁垒,整合了学校传统农学学科的教育教学资源,有效地吸引了优质生源会集到农林学科专业,成为我国农林高校首家农林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先行者。

      2010年,学校承担了首批国家教育体制试点项目“以提高创新实践能力为突破口,探索构建农业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以此项目为推进平台,学校把为国家培养高层次“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的办学,落实到全校参与的教改实践中,将以往在农林拔尖人才教育教学中取得的,在人才培养中不断实践与完善。

      2013年5月,学校以创新实验学院为基础成立右任书院,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书院制管理有效结合,建立起一个完整的以优质生源自愿会集为基础,以培养农科拔尖创新人才为目标,以贯通式、个性化为培养机制,以书院制管理为平台的人才培养新体制。

      :构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

      现代农业创新人才既要具备生命科学的核心基础理论,还要具备跨学科的认知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具有宽阔的国际视野。

      要达到现代农业创新人才的要求,这就需要在人才培养方面突破原有的专业边界和,按照培养有望成为未来农业科学家的需求重新定位教学内容。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通过认真分析和讨论农科人才培养中课程设置的共性问题,大胆,按照厚基础、强能力、善思维、国际化的培养目标,重新构建了课程与教学内容体系。学校在前两年突出了生物科学核心课程的整合,强化了信息科学素养;设置了研究型课程,学科交叉课程,设置了人文与自然相融合的通识课程模块;设置了全程化从创新实验项目到产学研、农业试验站等系列实践教学体系;选择了具有区域特性和学科相近性的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开展国际化课程的引入。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合作伙伴: 开心笑话
Copyright 2010-2012 大戏院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如需合作请联系站长
技术支持:F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