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农林|自然 → 文章正文

    西北农林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实践2014年11月30日星期日

    来源:本站整理| 作者:佚名 | 时间:2014-11-30 10:38:19

      这种模式,最大的亮点则体现在本科生在专业及个性化发展阶段可以与导师共同研究商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在课程设置方面,学生在确保专业主干课程学习的基础上,可以跨学科选择交叉类课程。在导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进行为期一年的科研训练。对于学术型本研贯通培养的学生,按照学生的知识结构,将研究生课程前移并进行一体化设计,实现了本科和研究生课程的对接。

      按照2+X的培养要求,学院构建了“两段三阶多模块”的课程体系,其中学科通识课程涵盖了数理基础、公共基础、人文通识和素质拓展与创新能力拓展等方面,专业发展阶段按照学科专业分学科基础和专业方向开设模块化课程组。这种菜单式的课程配置方式有效地强化了学生的学科基础和人文学科的交叉,也将个性化的专业选择建立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

      从大一开始,每一位学生都配备学业导师。学业导师包括了文化素质导师、学生事务导师、学业指导导师等,全面关注学生的学业规划、学科兴趣以及养成教育。

      从大二末开始,实行学术导师制度,重点指导学生的科研训练,完成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到毕业论文的指导,实现学生科研训练与专业能力培养。学业导师和学术导师发挥各自优势,相互配合,全方位指导学生的品格养成、科研素质和实践能力训练。

      从大三开始,通过导师和学生的双向选择,学生和导师之间的培养关系得以约定。这种关系的确定使得导师与学生建立起一个长期的培养关系,有效地增强了导师对优质生源的期待,决定了导师的指导既包含了学业指导、知识能力发展的指导,也包含了对学生职业生涯的指导和品格的指导。

      平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三农”情怀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根据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要求,打造了包含实验教学、专业技能训练、社会实践、毕业实习等在内的实践教学新体系,保践教学四年不断线,成为农科学生培养的一大特色和亮点。

      该校构建了集校内科研平台、教学实习、杨凌示范区产业平台和学校试验示范站四位一体的实践平台。在校内,学校投资2.7亿元建设了植物生产园区、工程训练中心、动物医院、畜禽养殖场等校内实践教学平台,让学生“真题真做”,带项目做实验;依托试验示范站,构建“教学+推广”的农业科技服务平台,让学生进入推广站、以及专家大院,与生产实际结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杨凌示范区内建立了陕西省饲料厂、杨凌本香集团等31个实践教学,使学生参与到科研和农业第一线;在全国16个省(市)建立了229个校外实践教学,确保实践教学环节的有序进行。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合作伙伴: 开心笑话
Copyright 2010-2012 大戏院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如需合作请联系站长
技术支持:F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