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张晴 记者 张行勇
瓦赫宁根大学教授在进行课堂教学。
学生站在了,与师生互动。
创新实验学院一角。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2014年国家级教学获项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主持的“农科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项目获国家级教学二等。这标志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迈上新台阶,新征程。
多年来,根据现代农业对人才的需求,位于农业始祖后稷故里杨凌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积极服务国家需求,不断进行体制机制的系统、深层,在农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中,逐渐走出了一条成功的“农林模式”,为我国农林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经验。
:将人才培养与国家需求结合
翻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80年的办学史,无论在哪个阶段,她总是将自己的人才培养同国家的需求紧密结合。
风雨兼程80年,学校始终秉承“经国本、解民生、尚科学”的办学,为服务国家发展、民族复兴和农业现代化输送了16万人才。跨入21世纪,国家对人才的需求由复合型人才向创新型人才转变,承载着解决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发展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了培养未来国家农业现代化所需拔尖创新人才的重担,始终践行着农科类卓越人才分类培养新。
1999年合校组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之初,学校以服务农业产业发展为目标,在农学、园艺、动物科学等多个专业领域建立起产学研相结合的培养模式,构建起相应的课程体系与产学结合实践教学体系,形成了一套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将人才培养引入生产领域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并在全国率先创办了葡萄与葡萄酒科学、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等特色专业,获得了国家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