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行政管理》和《上海行政学院学报》等CSSCI期刊发表了三篇论文。首先,利用CiteSpace软件对近十年1204篇相关CSSCI论文分析发现,城市基层治理研究集中在社区建设、社区自治建设、社区实践、社区治理结构等方面。但研究主题间的关联性不足,相对,尚未形成对现实有较强解释力分析框架,定量偏少。
其次,利用CiteSpace对国外数据库近十年收录的1773篇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发现,社区治理研究集中在美国和英国,奥斯特罗姆和普特南的最具代表性。
再次,海外该领域研究的关键词是互动、可持续性;研究议题涵盖社区治理、社会组织、基层自治、邻里过程、地方治理等五个方面。海外的研究与中国研究的差异性体现在分析单位和研究方法两个层面。
鉴于城市社区治理多涉及邻避冲突问题,项目组重点追踪了发达国家近年在这方面的研究动态,发现很多研究已跳出解决邻避问题的传统思,提出“不要建在我家前院(NIMFY)”、“后邻避主义”、“能见度”等观点;研究视角也有调整和创新,对邻避冲突成因的分析更全面。这对于我国基层治理的理论创新和对策组合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在《天津社会科学》和《学海》等CSSCI期刊发表了三篇论文。一是剖析了城市基层治理中国家与社会力量之间此消彼长的现象反映出基层治理的政化趋势,认为城市治理和社会力量潜在的比较优势是基层治理政化发展的基本动力。在角色、社区性质、社区治理思及模式等方面进行适应性调整,满足我国城市发展和转型的后现代化需要。主要的观点包括:
(1)完善城市基层治理机制包括从领导机制、行政机制、市场机制、志愿机制和自治机制等方面入手,构建公共服务供给,化解社会矛盾以及激发社会活力的联动体系。
(2)从明晰基层治理主体偏好、克服运动式治理径依赖、培育社区社会资本、强化基层自治的元制度供给等方面优化治理策略。
(3)在制度的保障和约束下,借助场域研究治理结构,以最大限度体现治理主体与基层场域互动的情境化和过程化的特征。通过组织与场域的互动分析框架来治理结构的形成逻辑,掌握基层治理现状,为后续研究作铺垫。
项目首席专家孙涛教授和课题组赵聚军副教授2016年出版了《中国城郊城镇化道研究:以天津市东丽区为例》(南开大学出版社)。该书梳理了典型国家城市化的经典理论,对以来中国各区域城郊城镇化实践进行了经验归纳,比较分析了中外城郊(农村)城镇化实践的一般规律与。
该书重点对2010年上海世博会展示的天津市东丽区华明镇的城郊城镇化实践研究,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指出这种同质性过强的城郊社区存在中长期基层治理的隐患。基本观点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