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供给侧结构性的研究方兴未艾,随着供给侧结构性实践的推进,将有更多问题出来,能为相关研究提供更丰富的素材。中国经济学界将拿出更多的具有独创性的研究,这令人期待。
2014年7月,习总提出各级领导干部要“学好用好经济学”,之后又发表了一系列讲话,系统地阐述了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提出了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目标、任务和重大原则。习总的系列讲话极大地鼓舞了中国经济学界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的研究,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在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也迎来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中国发展的新时代。
之所以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作为热点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数据支撑:首先,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期刊,作为全文转载关于中国经济问题文章的二次文献,自2016年第3期始至2017年第2期止(二次文献具有时间滞后性),共转载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的文章30多篇,这是历年来没有出现过的情况。其次,作为中国经济学界的刊物《经济研究》在2016年的发文中,除第二期外的其他每期的第一篇都是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的文章。最后,从中国知网的数据来看,仅使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作为篇名,搜索到的2016年的文章数量就有278篇,这一数据远远高于之前任何年份的数据。
2016年,学者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的研究取得了许多新的。例如,王立胜(2016)认为:在民族国家依然存在的背景下,经济学的国家主体性不可能消失,国家主体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不可或缺的基本属性,要在国家利益第一的基本原则下,立足中国国情进行性研究。杨春学提出:(1)在中华文明中挖掘有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的相关思想基因,将其理论化,并整合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理论体系中;(2)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形态与资本主义形态之间的关键性差异在于国家与资本之间的关系;(3)在现有制度框架下,对公有制理论进行,并对“非公有制”提供更好的理论说明;(4)在中国式语境中,解释中国与市场的关系。逄锦聚(2016)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具有性和世界性,要以我国发展的实践为基础,加强对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系统总结,提炼出有学的新理论,为中国和世界的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理论虽有新发展,但是基础理论薄弱、理论与实践脱节问题突出、学科基础弱化导致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指导地位弱化等问题还亟待解决,加强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建设,就是要切实解决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被边缘化的问题,这是确立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中国的主流地位和主导作用的集中体现与重要。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中国学者将把30多年来的中国发展道作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创新发展的源泉,必能成功构建出一个自有而又逻辑自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理论体系,指导中国经济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