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行政|管理 → 文章正文

    2016年中国经济学与管理学研究热点分析(书报资料中心

    来源:本站整理| 作者:佚名 | 时间:2017-10-15 14:32:15
    价值是热点选择的主要考虑因素,其中包含对热点研究问题的学术前瞻性、引领性、创新性,以及对学术发展、建设和推动作用等方面的考量。

      2.社会性。重视学术的应用性,探讨时代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强调学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同时兼顾国家建设发展和高屋建瓴的理论研究层面。

      3.全面性。课题组对全年的经济学与管理学学科热点做全面梳理分析和系统研究,尽量做到不遗漏、不缺省。

      4.平衡性。尽量平衡课题组内部各学科、各领域的热点集中度,做到不只以关注度或文献量单一指标进行评价。

      5.综合性。关注跨学科、多学科综合研究,从多角度研究每一个学术问题,全面反映学术问题各方面的情况。

      依据以上七点要求,课题组在2016年11-12月期间开展了数轮内部讨论,圈定了热点备选范围,并于12月10日召开专家研讨会,之后再次进行内部研讨,最终选定九个热点问题。

      课题组在对2016年全国经济学和管理学类刊物进行全面综合分析之后,提出了以下九大年度热点研究问题,分别是:(1)供给侧结构性;(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3)深化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研究;(4)精准扶贫的理论源流、思想内涵及实践径;(5)全面“营改增”税制研究;(6)全球价值链背景下的国际贸易研究;(7)人民币国际化;(8)产业政策、科技政策和竞争政策之辩;(9)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研究。

      2015年11月10日,习总在中央财经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指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2016年3月,十二届全国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把“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作为“十三五”的发展主线。相关研究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展开:

      一方面,对供给侧结构性这一研究主题的科学性进行论证,提炼出中国经济供给侧结构性问题的典型事实,对供给侧结构性的内涵、外延、理论逻辑、实践意义做了深入分析,构建了若干有代表性的分析框架。例如,蔡昉(2016)提出增长分析的供给侧视角,“从分析造成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下降的若干因素入手,论证2012年以来的增长减速,不是需求侧冲击造成的,而是人口结构转变从而引起经济发展阶段变化的结果。”黄群慧(2016)把“供给侧结构性”拆解为“供给侧+结构性+”,并对应于“问题—原因—对策”的逻辑线,从企业、产业和区域三个层面来分析供给侧结构性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政策。黄凯南(2015)从演化增长理论的视角探讨供给侧演化、需求侧演化及其共同演化,阐释深化制度是推动供给和需求有效协同演化的重要动力,也是影响经济持续增长的基础原因,等等。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合作伙伴: 开心笑话
Copyright 2010-2012 大戏院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如需合作请联系站长
技术支持:F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