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行政|管理 → 文章正文

    文献推荐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背景下国际化医学人才培养的探讨

    来源:本站整理| 作者:佚名 | 时间:2024-11-29 12:16:05
    研究等[12]。

      在美国和英国等发达国家,国际选修课程是医学院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医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地点和专业内容的一段学习时间,通常安排在医学院学习的最后一年,并且经常去其他国家完成。许多医学院校通过单边、双边或多边合作机制,与其他国家的相关机构合作设立了国际选修课程。国际选修课程在医学生中广受欢迎,参加人数呈明显上升趋势,在英国,国际选修课程一般4至12周。在美国,1984至2010年,参加国际选修课程的医学生比例由6%增加到30%[13]。多项研究表明,国际选修课程对于拓展医学生全球视野、提升相关临床技能和社会责任感、培养文化谦逊性与跨文化胜任力、基于全球视角理解世界健康问题和不同国家的卫生服务体系发挥了积极作用[3,14-15]。不过,其也面临健康与安全风险、伦理等方面的挑战,以及医学生对于学习的意义与影响的疑问[16]。

      对于国际化医学人才培养的相关活动,我国高校采取的一种重要方式是跨境教育,即派遣医学生赴境外参加学年/暑期交换、临床实习、短期课程、语言培训等教育活动。近年来,一些医学院校还通过“一带一”的合作项目,加强了医学生与相关国家的学术与文化交流[17-18],许多高校还采取了构建国际化交流平台、加强与国际相关人员互动、利用国际化学术等举措[19]。

      此外,由于传统国外学习项目可能存在的不公平问题,虚拟交换等协作式在线国际学习方式被开发和应用,以促进不同国家学生之间的联系并建立全球学习网络,加强医学生跨文化胜任力的培养。

      20世纪80年代,美国医学教育开始包含跨文化教育的内容。1982年,加利福尼亚州在护理硕士学位项目中引入具体的教学内容,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胜任力[20]。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跨文化胜任力的概念在美国医学教育中变得日益重要,培训项目成倍增长。跨文化胜任力的培养是一个过程,包括提高文化意识,加深对来自不同文化社区的人们的经历、价值观、观念和行为的理解,以及在文化视角转变和行为适应等方面拓展能力,以弥合跨文化差异[20]。境外学习项目是培养跨文化胜任力的重要手段,有利于提升参与者的文化意识与性、文化效能并促进个人发展。此外,在、奥地利、等德语国家医学教育中,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跨文化胜任力课程,但绝大部分为选修课程。近年来,欧盟由于实施移民友好型医院项目,卫生健康方面的跨文化胜任力在欧洲变得更加重要,并且反映在越来越多的相关课程或者对于课程内容、结构、教学方法和教师资格的讨论之中[21]。为了支撑援外医生知识、文化和能力的协同培养,我国相关医学院校通过组建多学科背景师资、构建跨文化适应目标下的课程体系和整合在线课程资源,在援外医学跨文化教育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22]。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合作伙伴: 开心笑话
Copyright 2010-2012 大戏院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如需合作请联系站长
技术支持:F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