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科举制度废除以后,我们就是通过有标准答案的知识来评价、选拔学生。但现实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已经改变,国家更需要创新型人才,而这种以标准答案考核学生的方式,难以发现学生的创新性。因此,我们对于人才选拔的标准和机制必须改变。”刘仲春说。
在他看来,当前高校对于创新人才的判断陷入了某种怪圈如果学生有创新,那么他一定具有创新能力。反之,如果学生有创新能力,那么他一定要通过创新(论文、专利)等形式表现。离开创新,创新能力就不能被认识。
这一逻辑很容易导致的结果便是,当学生还不具有某种创新能力时,就会倾向于造假,而这必然会严重影响创新型学生的选拔。
“自主招生本来是为选拔有特长和特点的偏才而设的,其与普通高考的关系应是互为补充的,而现在自主招生的结果与普通高考并无太大区别。自主招生似乎已经成为了一个可以在高考中降分的途径。”
在尤小立看来,当前我国社会的大中,还存在着很多急功近利、诚信缺失、近亲繁殖等现象。在这一背景下,高校在自主招生人才选拔的工作中,即便有再好的点子,也很难真正实现。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利益驱动会使人们找到政策和体制的漏洞。这也是人才评价选拔体系的和进步面临困境的重要原因。
“比如在对学生进行面试时,有经验的教师基本上几句话就能对学生的潜力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但问题是,在有了初步的判断后,怎么做到公平、?换句话说,如何将一碗水端平?这就是一个更重要的问题。”尤小立说。
近年来,伴随着自主招生负面事件的频频发生,乃至业内专家对于现行自主招生方式的质疑也屡见不鲜,甚至有网友提议将其彻底“”。对此,表示,自主招生作为对于高考进行补充的人才选拔方式,其存在对于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学生来说,是十分必要的,不可能被取消或者瞬间。
事实上,针对创新型人才的评价方式,早已有很多学者都进行过探索。比如从1998年开始,刘仲春就在探索如何以量化的手段,尽可能降低人为因素、公平选拔创新性人才,经过多年努力,形成了一套创新元能识别和开发系统。该系统已经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发明专利,并初审合格。
针对现行的自主招生选拔方式,刘仲春,对创新人才的评价要在现有基础上更加灵活和多元化,同时还要加入实作环节,以加强印证性测试和匹配性评价。
“所谓实作,就是要求学生在现场进行创作或制作,比如某学生设计了一个机器人,那么可以让他在现场进行一些相关设计操作,这就将其创新和创新潜能进行配对,不但可以防止造假,也是对学生创新特质的一种选拔。”刘仲春解释道。
除此之外,郑庆华表示,高校自主招生是一个需要负责任的事情,不能怕麻烦。“论文、专利是的,也是比较简单的评价方法,第三方佐证材料看起来比较客观,用起来也比较省事,但是却不能以此筛选出高校真正需要的人才。”
他强调,高校首先从思想上明确人才选拔就像伯乐和千里马,不能用指标简单去评价人才,要真正地从学生内在、外在和整个学业历程等方面,综合进行考量。
“人才评价与选拔一定要舍得花时间。在国外,高校甚至会派教授到学生家中进行考察。我们目前在这方面有些过于简单化。”郑庆华表示,人才评价本就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需要花费大量精力。“然而,这些精力是值得投入的。没有投入却想简单获得,很多过程就不得不省略,借用别人的认定,当前的很多问题就是这样滋生出来了。”他说。紧急迫降脱丝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