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重则来自教师的学习和持续研究。在北大,固然有横贯数学、经济、哲学、心理学、历史学等学科的教授,但并非可以轻易企及。“因为按照传统学科的划分,教师们也许能干得很好,这会使得他们缺乏跨学科中持续学习的动力和开拓的眼光。”卢晓东说。
在他看来,第三重阻碍是,交叉学科仍然呈现出同一高校互聘难的问题。庄小威是哈佛化学、物理双科正教授,正因为跨学科的经历,使得她在探明生物体系中单个或单个粒子的运动中有不俗的表现。“如果很多教师对一个主题有着共同兴趣,更科学的做法是允许他们在多个系共同兼任教职,给他们的学科发展与讨论建立一个综合平台。缺少交叉互聘机制成为跨学科教育、交叉学科研究的一大缺陷。”
在交叉学科人才培养中,卢晓东认为,本科生、研究生交叉学科教育可以一脉相承。本科阶段接受交叉学科教育,研究生阶段会呈现出更强的跨学科能力,“这种跨学科能力要与导师的科研发展紧密结合”。本科力促的辅修、双学位,在研究生阶段也意味着两件事双硕士、双博士的建立。目前我国尚没有建立相应的学位制度,但一些海归的双硕士、双博士在学术工作和实际业务中,已呈现出他们跨学科认知事物的优势。
如今,3D打印这样的交叉科学正在着整个制造业,而我国高校在交叉学科的机理和实践上的探索才刚刚起步,急迫性使得交叉学科发展的压力更大,研究生教育者肩负的也更加重大。
北大研究生杨恒明曾以一封“声明”来抵制高校里的“苦力科研”。北大毕业生单月英的硕士毕业论文,部分内容被中国人民大学马姓副教授“搬”入专著很多有抱负的研究生都有追逐创新的梦想,只是有些人的梦想止步于对简单重复的不屑,有些人的梦想被学术抄袭所,还有些人的梦想因缺乏持续的动力而搁浅。
创新型人才的挖掘与培养,不是简单地依靠口号、惩罚措施就可以加以驱动,而是需要一个公平、科学、健全的激励机制。
2012年9月,我国首次设立研究生国家学金,每年励4.5万名在读研究生,其中博士研究生1万名,硕士研究生3.5万名。申请人必须是学习成绩优异、科研能力显著、发展潜力突出的在校研究生。这是10年来,国家在保障研究生能够专心学业,从事创新性工作上最重大的突破。
与此同时,强化研究生培养的过程管理,大幅提升研究生学金,也成为众多高校新一轮教改的重点,但这并不意味着研究生创新的激励机制就此。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别敦荣指出,怎样让这些学金真正发挥激励创新的作用,主管部门、高校还欠缺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