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经济|法律 → 文章正文

    学贯、“史学论”结合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宋则行

    来源:本站整理| 作者:佚名 | 时间:2017-10-31 12:48:47

      1935年宋则行中学毕业后,本想报考大学,无奈家境所限,只得报考了全部官费的中央学校大学部经济系。当年报考4000余人,录取140人,最后毕业128人(统称“政大八期”)。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学校历经三次搬迁,先至江西庐山再赴湘西芷江,最后抵达重庆郊南温泉。颠沛中,宋则行仍地学习,先后接触了一些马克思主义哲学、经济学通俗读物,研读了马歇尔、希克斯等经济学家的市场经济理论,毕业前阅读了凯恩斯的《通论》,从而为进一步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1939年大学毕业,宋则行被分配到财政部贸易委员会,从事出口贸易管理工作。本意是想多接触一些实际工作,结果差强人意,主要是帝国主义与官僚资本、,与当时的初衷相去甚远,故而萌发再度深造的念头。但另一方面,两年的出口贸易管理工作,也为以后撰写硕士论文和博士论文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

      1941年,他考入迁入重庆的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攻读硕士学位。南开经济研究所从1935年开始在国内首创培养经济学硕士研究生,至1948年共招收十一届、59人,宋则行为第五届(统称“南开五届”,共7人)。师从李希敏(美国伯克利博士)、吴大业(“南开四吴”之一,哈佛博士)、陈振汉(哈佛博士)、崔书香(陈振汉夫人、哈佛硕士)等先生专攻经济学。从此,他一头扎进经济研究所图书馆丰富的经济学原著的书堆里,成天埋首于马歇尔、庇古、凯恩斯、琼▪罗宾逊、希克斯等的著作中。其时,正逢波兰著名经济学家奥斯卡▪兰格的重要论文《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传入中国,立即引起他对其新颖的“试错”理论的浓厚兴趣,并在1942年发表在《新经济》(半月刊)的《经济建设远景和近》一文中,用一定篇幅阐述了兰格的观点,认为“计算价格”有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经济的运行。这是他对中国如何走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最早和初步的探索。1943年,在导师陈振汉、李希敏的指导下完成了《国际贸易利得之来源及其衡量》的硕士论文,获得经济学硕士学位。

      研究生毕业后,经南开经济研究所老师何廉(经济研究所所长、时任中央设计局副秘书长)、方显廷(经济研究所研究主任兼任中央设计局调查研究部主任)推荐,到中央设计局工作,任资金组组长,兼任南开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主要参与《战后五年经济计划草案大纲》编制。当时,何廉认为“计划经济”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取向,方显廷提出了一些具体方案,宋则行进一步提出更具体的方案,认为计划经济制度建立是一种远景,为此一定要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扩张国营事业,控制私营企业的发展方向,控制全国的消费市场,实现对外贸易由局部国营到全部国营,继续加强对外汇的管理,以及控制全国金融。在开始崭露其经济学才华的同时,宋则行的一个重大收获是结识了湖北天门才女、萧何后代、在同组工作的肖端清女士,她年轻俊秀、才貌超群,后考入金陵女大(现南京大学,是当年的校花,宋的好友滕维藻曾评价其“较之庞曾漱(浙大皇后之一,因滕为浙大毕业生)有过之而无不及”,工作后成为中国统计战线的“四大名旦”之一)。两个人从相识、恋爱到结终身之盟,前后不到一年,这也成为他之后负笈海外、回国效力的巨大动力。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下一页


合作伙伴: 开心笑话
Copyright 2010-2012 大戏院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如需合作请联系站长
技术支持:F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