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科技创新是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重要推动力量。《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要求增强海洋科技创新驱动力,要深入推进科技兴海,培育海洋创新主体、建设协同创新体系、建设科技研发载体,促进海洋科技创新和高效。
广州、湛江被确定为国家海洋高技术产业,广州南沙成为国家科技兴海产业示范。全省已建成涉海涉渔科研机构24个,拥有省部级以上重点实验室超过29个,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6家,海洋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近年来,在粤及省级海洋领域研究与实验投入约11.2亿元,获得专利授权226项,发表论文1889篇。我省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区域示范工作获得国家7.5亿元财政专项支持,带动超过40亿元社会资金投入海洋科技创新,海洋新型酶类等52项得到应用。海洋科技创新取得丰硕,例如,中天启明石油技术有限公司开发的用于海洋石油勘探的LWD(随钻测井)伽玛系统,填补国内海洋资源勘探技术空白;三一海洋重工有限公司研发生产国内第一台用于海岛开发、海洋工程建设的高架起重机;珠江钢管研制生产出国内首个深海3000米以下输油(气)特种管材;永顺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海水养殖鱼类重要疾病高效疫苗系列产品,成为国内首创。
同时,海洋科研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中山大学设立海洋学院、海洋经济研究中心,广州航海学院加大建设力度,南海海洋研究所与深圳大学共建“海洋科技菁英班”,深圳虚拟大学园联合城市大学、、北大等十余所大学和研究机构,组建“深圳海洋研究与技术联盟”,这些举措有力地加强了海洋科技研究与海洋新兴产业的培育。
然而,对标海洋经济强省的要求,我省的海洋科技创新动力还有待增强,缺少市场化的海洋创新服务体系,海洋科技产业多元化和风险投资机制还不完善,海洋科技协同创新、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机制还不成熟,对科技缺乏有力政策支持,与海外顶尖科学家和团队合作方面有待加强。
为此,7月21日,省海洋与渔业厅专门召开广东海洋科技创新工作座谈会,邀请中央驻粤、省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中央驻粤涉海涉渔科研单位、院校专家和学者,共同探讨如何通过全面提高广东海洋科技创新能力和发展水平,助力广东海洋经济强省建设。
美丽中国离不开美丽海洋,美丽海洋生态文明。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专门对海洋绿色发展作出部署,明确要求“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强化自然岸线和修复,建设美丽海湾和贯通东西两翼的滨海旅游公,建成富有魅力的蓝色海洋景观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