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珠三角海洋经济优化发展区和粤东、粤西海洋经济重点发展区,构建粤港澳、粤闽、粤桂琼三大海洋经济合作圈。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打造海洋供给侧结构性示范和海洋“走出去”两大海洋前沿。以园、镇、村为载体集聚海洋产业资源,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着力建设国家级海洋经济示范区、海洋特色小镇、特色渔村。
南方日报:省党代会专门对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作出了部署,渔业作为大农业的一部分,我省该如何推进渔业供给侧结构性?
王中丙:省党代会专门对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作出部署,其中大部分内容都包含了渔业。当前,结合我省实际,推进渔业供给侧结构性要突出抓好几个方面。
加快发展水产健康养殖。制定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稳定基本养殖面积,促进养殖生产合理布局。推动池塘标准化,创建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和示范县。
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突出抓好种业、海洋生物研究。发挥各地资源和技术优势,合理谋划产业布局和优势产品结构。积极研究推进现代渔业示范区、渔业可持续发展试验区、特色水产品优势区和现代渔业产业园区建设,发展休闲渔业。
积极发展远洋捕捞业。加强远洋渔业资源调查和探捕,加快现代化远洋渔业船队建设,推动建立规模化生产、集团化经营、现代化管理的现代远洋渔业企业,建设海外渔业生产、加工,打造远洋渔业一体化产业链。
大力发展深水网箱。建设一批深水网箱养殖示范,鼓励引导传统网箱养殖从浅海港湾向离岸深海发展,扶持深水网箱产业化发展,推进建设深水网箱产业化园区。
加快渔船更新。充分利用国家油补政策调整机遇,完善渔船更新政策,全面推进渔船“先建后拆”,鼓励建造一批大中型渔船,发展外海生产,近岸渔业资源。
积极发展电子商务。结合“一县(区)一品牌”推进,引导水产品“上网触电”。鼓励新型企业经营主体、加工流通企业与电商企业全面对接融合,推进水产品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化营销。
从2012年的1.1万亿元增长到2016年的1.59万亿元,年均增长9.64%,1.59万亿元占当年全省生产总值的五分之一,且连续22年居全国首位。
2016年我省海洋三次产业比例为1.8:41.8:56.4,对照于2012年的1.7:48.9:49.4,我省的海洋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先进制造业、新能源等新兴产业规模逐渐壮大。
全省已建成涉海涉渔科研机构24个,拥有省部级以上重点实验室超过29个,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6家,海洋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