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指导 → 文章正文

    【师者侧影】解志熙:导师的意义

    来源:本站整理| 作者:佚名 | 时间:2017-09-04 16:36:18
    上略有成绩,所以确是很受照顾、占了很多便宜的一位。

      不过,深受照顾的我也常常有所不安和焦虑。那不安和焦虑并非对生活和待遇有什么不满足,而是惶惑于今后的学术研究究竟何去何从。就我自己而言,已经形成了一种学术习惯,喜欢在充分占有原始文献的基础上,做一些原创性的研究工作,而问题恰在于,开封和河大什么都不少,独缺现代文献--当年的战乱,使原始的现代文学文献几乎荡然,新购的书籍根本无法弥补这个巨大的缺憾,那时的网络上也没有任何旧期刊。虽然按河大领导的说法,只要我待在河大就可以,写什么不写什么都不要紧。可是想想自己才刚刚三十出头,从此原地踏步甚或退步回去,实在难以和甘心。即如那时我正在从事唯美-颓废主义文学研究,几乎全凭过去在的读刊笔记,而笔记毕竟不可能详尽无遗,并且引用时还需要找原刊核对,有些资料手头没有,只能拜托上海的师友复印,所以进展缓慢,自然不免焦急。如此情况短期内是无法改变的,然则长此以往,何以处之?所以心里颇为纠结。

      因为不愿让老师为难,所以我的这些焦虑,当时并没有对刘先生说。然而就在1993年春初,我要出版一本论文集《风中芦苇在思索--中国现代文学的现代性片论》,循礼请刘先生写序,而让我惊讶莫名的是,刘先生的序在表彰我的合同、回河大工作之余,竟然主动提出了在适当的时候还给我的想法--

      无论如何说,河南与相比,学术总还是相差一大截。志熙回河南,分明有着对河南、对师友情谊的报偿。但愿这一感情因素不会成为对他的。就长远来说,我还是希望还给他充分的学术,让他走自己愿走的。

      刘先生把这篇序的原稿特意复印了一份给我留念。老师为了学生的前途而想放飞学生的这份情谊、胸襟和气度,让我非常和震动。而次年夏在西安召开的现代文学研究会年会上,中文系主任徐葆耕先生邀我去,有感于他的诚意,我答应了,但我后来却一直拖着未办,甚至不好开口与刘先生说此事,因为那时河大正在用人之际,我实在不好独善其身。这事被的一些师友听说了,不免为我焦急。最近翻检旧物,找到樊骏先生给我的一些书信,其中1994年11月12日的一封,就是专门敦促我尽快办理调动的--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合作伙伴: 开心笑话
Copyright 2010-2012 大戏院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如需合作请联系站长
技术支持:F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