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后的二稿、三稿交给刘先生后,他仍然认线日两次写出了阅读意见给我,此处不赘述。正是在刘先生的耐心和细心地指导下,我的论文得以逐步完善,最后在6月20日下午顺利答辩通过(这个答辩时间是最近看任访秋师的日记才记起的)。答辩是在老十号楼的一个大教室进行的,那个下午就剩我一个人做最后的答辩,所以时间颇从容,答辩气氛也很轻松,记得在答辩中间,刘先生还开玩笑地提议说,给解志熙一支烟吧,让他过过瘾再讲。答辩委员会的老师们都给这篇论文以较好的评价,但最让我觉得知心的还是刘先生的一句话--他说:我觉得解志熙在这个题目上找到了他自己。这话的意思,不仅是说我找到了适合自己的题目,而且也点明了我之所以对这些现代作家的抒情小说感兴趣,归根到底是因为他们表现在其抒情小说里的那些徘徊在新与旧、传统与现代、城与乡之间的矛盾情结,在我自己也感同,所以我解说起来也就情不自禁地融入了自己的生活体验。刘先生敏锐地看出了这一点,所以他的这句话要比其他老师的赞扬更让我和感激。
可能因为这个论文的选题、方法和观点比较新颖吧,所以答辩不久,论文的核心部分被《文学评论》采用,那在当时算是一件不大不小的喜事。其实就我个人来说,硕士论文的意义不仅在于完成、发表了一篇比较像样的论文,而且在于通过整个选题、写作、修改的过程,让我学会了怎样从事学术工作、找到了学术上的、获得了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