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主要研究发现
为更全面、更细致的了解“李案”,笔者按照“李案”的发展进度将其划分为案件初始阶段( 2月22日11:00-3月7日0:00)、阶段(3月7日0:00-7月8日0:00)、公诉阶段(7月8日0:00-8月28日0:00)、一审开庭至宣判(8月28日0:00-9月26日0:00)、 一审宣判后至二审宣判(9月26日0:00-11月28日0:00)、二审宣判后七天(11月28日0:00-12月4日0:00)六个阶段来进行相关样本数据的采集和提取,如下图4所示。具体操作为在微博“高级搜索”中选择含有“李天一”和“李某某”的所有“原创、认证、精选”(经笔者实际操作发现,只有勾选“认证、精选”微博,才能得到转发量排名最靠前的微博)微博,选取此六个阶段中转发量排名前十的微博,共得到60条样本微博。
\
(一)微博的要素特征
1.参与主体
由于在微博这样的自话语平台中,“绝大多数参与者都是以“双面人”的角色现 身于微博舞的,即任何主体都有权决定自己成为什么样的客体,同时又有可能在不自觉中扮演着主体的角色。因此,在微博中,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主体或客体,只有参与主体。” 从客观上来说,身份明确的实名认证的个人用户和组织用户为避免产生不良社会示范或顾及自身形象等问题,更倾向于表达情绪化色彩较淡的言论。而匿名用户由于其身份的“隐匿性”往往活跃于话语前言,情绪化色彩较为强烈。但海量的匿名用户微博往往淹没在大量的微博话题中,反而是实名认证的个人用户和组织用户某一事件的更能获得广泛的关注度。
样本微博用户的身份构成情况从某个角度印证了上述观点。用图4所示,60个样本微博中,实名个人认证用户为31人,占51%;实名认证组织为24家,占比40.4%;而匿名个人用户仅为5人,占比不到十分之一。其中,实名个人认证用户超过一半,他们的粉丝数从万到千万不等,而匿名认证用户与实名认证用户的之比更是不到1:9。纵观“李案”六个阶段最热门样本微博的用户属性可以看到,领跑热门榜单的实名个人认证用户已经被小V中V大V超V攻占,意见在这里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话语权优势。他们对话语的引导以及对事件的影响甚至超过了传统,具有很强的引导效果。
2.消息性质
鲍德里亚,“在后现代社会中事物的拟像与真实之间的界限已经内爆,人们从前对“真实”的那种体验和真实的基础也均告消失。” 网络中信息的海量性和复杂性,使得以往的“真实”被蒙上了神秘的面纱。微博作为网络公共领域的话语平台,不仅为各种事件的讨论提供了对话的空间,也凭借其碎片化、高互动、快捷性的优势在众多社会热点事件中大放光彩,成为继传统、BBS论坛、博客之后又一强大的策源地和舆情发酵池。微博在提供海量信息的同时,更需要用户进行一定的辨别和筛选,而这往往是意见可以更好地发挥其引导作用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