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农林|自然 → 文章正文

    农林学论文中国三门峡——权威 三门峡门户

    来源:本站整理| 作者:佚名 | 时间:2013-10-02 11:17:55

      实事求是,是的看家本领。在刘庄道的长期探索中,史来贺在正确把握大方向上日深,不论顺风逆水,不论激流险滩,始终处理好“三个关系”:中央线方针政策与本村实际的关系,对上级负责与对群众负责的关系,有主心骨与不断创新的关系……在刘庄退休人员党支部会上,老们含泪相问:“50年了,老史咋总是能跟中央保持一致呢?对照对照,他做的都符合人民的利益啊!”

      这个当了50年村支书的人,怀着渊岳峙一般的道自信,有主见,有风骨,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尤其在重大关头把稳航向,使盲目的“一刀切”总在刘庄切不下去,集体经济避开分崩离析、功亏一篑之弊,免去,未伤元气,有恒产,有恒心,在每个时代节骨眼上都绽放异彩,不负重托,不负众望,终使一面全国农村先进典型的红旗,在阔步行进的平衡中乘风不倒。

      这是他最让人惊诧之处、最令人敬佩之处、最给人启迪之处。

      这是他最大的所在、最大的定力所在、最大的魅力所在。

      因此,他也被人称为“农民家”。

      史来贺是一个善始之人,人生成名早,志向定型早,事业开创早。但更难能可贵的,是他的善终之功。一生践行党的旨,从无怀疑和犹豫,从未和偏离,所以,一切问题迎刃而解,毕生奋斗终成。

      他的成功说来简单,就是“两个一”:一切从刘庄的实际出发,一切从和发展刘庄百姓的利益出发。

      刮“浮夸风”时,“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压任务,要放小麦亩产15万斤的“卫星”。刘庄会计算算,15万斤麦子装麻袋,在一亩地里能结结实实码两层。老史顺势说,亩产15万斤的话,全村人种3亩就够吃了。于是仅种3亩“卫星田”,大田仍按原计划种植。结果,“卫星田”连麦种都没打够,靠大田才稳产。

      刮“风”时,对生产大队“一平二调”,把小麦玉米拉走了,把够檩条的树刨走了。老史详细记下来,拉走什么粮、多少斤,刨走几棵树、多高、多粗等等,都要求来人开具了收据。不久,中央通知退赔平调物资。许多大队空口无凭干吃哑巴亏,刘庄却出示收据,领回折合退赔款7.2万元。人们老史长了“前后眼”,他说:“啥眼!这是把全村父老乡亲的利益拴在肋巴骨上,一动就心疼。”

      1960年,办大食堂的出来,周围村庄里,许多社员因营养不良而,甚至饿死了人。刘庄却留下了一段愉快的“黑色幽默”。群众一致要求老史兼任大食堂司务长,“只要他不死,咱村人谁也不会饿死!”粮食不够副食补,仅红萝卜就种了70多万斤,又用棉籽饼、玉米芯自制淀粉10多万斤,还做豆腐、粉条和养猪。群众顿顿都能吃饱,每周还有肉吃,全村连一例都没出现……1961年春天根据中央,大食堂解散,可刘庄人竟有70%以上投票不愿解散大食堂……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下一页


合作伙伴: 开心笑话
Copyright 2010-2012 大戏院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如需合作请联系站长
技术支持:F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