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欧洲经济开始不景气,显学“凯恩斯主义”开始遇到难题,解决不了当时经济刺激下的无效。而且经济发展到一定层面开始把更多的人纳入金融体系范畴,个体的微操作通过群体累积放大之后可以变成山崩地裂的海啸,并以强大的力量影响金融格局。处在社会毛细血管的个体也随着金融的或荣或枯而高低起伏,个体和金融体系始终在相互影响。
有句话说,经济学虽然表面上无法触达最基层的个体,却会深刻影响每一个个体;个体的行为也不会对大政方针有丝毫影响,但群体的预期和行为却会导致经济周期循环。
经济学家想通过对个体的具体行为方式的研究预测群体在某些下的表现,从而能对经济运行有更多有效应对,行为经济学也由此诞生和被认知。
如果把2012年的卡尼曼算上,2013年的希勒算上,2017年获的行为经济学的开创人塞勒比前两个与行为经济学有关的经济学家还后获就很有意味。
学界开始对行为经济学还是半信半疑,因为它很难像计量经济学一样可以用公式说话,也很难有精确的模型拟合现实规律,但就是有用。
行为经济学家一直在度分析个体行为,把现代的经济人行为进行切片细化,同时借用新的方法和工具给以前“经济人”的定义做补充和修正。这将不仅有益于商业活动,同样也有益于在经济活动中个体的取舍(当然最初是给基金经理人参考的)。
现在,这些理论下放到商业活动的具体场景中,在电商平台中被一次次应用和,花样也层出不穷。比如有商家以撒网捕鱼式的拉新,也有让用户组队薅羊毛式的留客。一物降一物,一招更比一招高。
拿出你的笔记本电脑,手机或平板电脑,里面的晶体管——1956年诺贝尔物理学;集成电——2000年诺贝尔物理学;显示屏里的液晶原理——1991年诺贝尔物理学;液晶屏后面的LED——2014年诺贝尔物理学;供电的锂电池——2019年诺贝尔化学;电脑的磁盘——2007年诺贝尔物理学。
电商平台已经成为诺贝尔经济学理论的最佳试验场。比如要建立一个电商平台,首先要做的是实现一个虚拟的“双边市场”。
这是2014年诺贝尔经济学得主——让·梯若尔(Jean Tirole)提出的,这个定义通俗地表示就是市场中一方的用户数量和交易量,会影响另一方的用户数量和交易量。如果一个平台吸引了大量的用户或厂商,那么会吸引更多用户或厂商的加入;用户和厂商的人越多,参与其中的经济个体获益越多,现在来说就是“网络效应”。
于是平台需要大量吸引用户和商家入驻,目前条件下,需要对用户进行购买差价补贴,对商家进行流量补贴(免费引流或低价引流)。比如拼多多用的就是这一招,最近遇到困难的学拼多多的淘集集也是这个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