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经济|法律 → 文章正文

    教了14年《经济学原理》的曼昆 下课了

    来源:本站整理| 作者:佚名 | 时间:2019-11-13 11:28:15

      为什么一个高校的任课教师调整会引来如此之多的关注和解读?其原因就在于,曼昆这个教授并不是普通的教授,而他所教的课程更不是一门一般的课。

      不久前,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格里高利·曼昆(Gregory Mankiw)在自己的博客发表了一篇题为《交过接力棒》(Passing the Baton)的博文,宣布自己将在本学期末结束之后不再教授本科生的《经济学原理》课程。这意味着,长达十四年的“曼昆经济学时代”将宣告结束。

      本来,任课教师的调整在高校里是再寻常不过的事情,但曼昆的这次“交棒”却引发了的关注。不仅哈佛大学的校报《哈佛红》(Harvard Crimson)对该事件进行了专门报道,就连很多公共也对此予以了关注。一些观点甚至认为,曼昆“交棒”事件是现代经济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这标志着以哈佛为代表的主流经济学开始对自身进行反思。

      为什么一个高校的任课教师调整会引来如此之多的关注和解读?其原因就在于,曼昆这个教授并不是普通的教授,而他所教的课程更不是一门一般的课。

      哈佛是经济学的重镇,能在哈佛执教的经济学家都可以算得上是同行中的佼佼者。然而,即使在如此高手云集的地方,曼昆也显得极为突出。

      曼昆生于1958年,是乌克兰裔移民。1984年,年仅26岁的曼昆在著名宏观经济学家斯坦利·费希尔(Stanley Fisher)的指导下完成了毕业论文,并从麻省理工学院获得了经济学博士学位。此后,他突然对发生了兴趣,于是进入哈佛大学院学习。

      一年之后,他发现自己的兴趣还是在经济学,因此就于1985年进入了哈佛大学院担任助理教授。后来的发展证明,他的这一决定常正确的。1987年,29岁的曼昆就凭借其卓越的研究能力成为了教授。要知道,在哈佛成为教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大多数学者从助理教授升到教授要花上十年或者更长的时间,而曼昆完成这一切的时间却只用了短短两年!

      在学术界,曼昆最早是以新凯恩斯主义旗手的形象闻名的。新凯恩斯主义脱胎于传统的凯恩斯主义,其特点是试图从微观主体的决策出发,沟通宏、微观经济学之间的界限,为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理论奠定微观基础。

      在传统的凯恩斯主义中,价格粘性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假设。我们知道,如果价格是可以调节的,货币政策就是完全“中性”的,货币量的增减只会导致价格水平的同比例变化,而不会对实际产出水平发生影响。只有当价格是粘性的,也就是其变动十分缓慢时,货币量的变化才有可能真正影响人的行为,进而影响实际产出。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合作伙伴: 开心笑话
Copyright 2010-2012 大戏院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如需合作请联系站长
技术支持:F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