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律师愿意代理,只有中专学历的于风轩自学法律和高速公技术规范方面的专业知识,成了一名“业余专家”,说起法律和桥术语如数家珍。
今年70岁的于风轩脸色红润,头儿十足,大嗓门,腰杆挺得“倍儿直”。近10年来,他在逐步走出丧子之痛的同时,还利用自己的法律知识,义务帮助跟他相似的人打官司。
2009年6月10日是于风轩的农历生日,也是儿子于潇婚后的第四天。当天,28岁的于潇开车沿丹大高速由东向西行至313KM处,撞边缘石及钢护栏,边护栏贯穿车辆,于潇当场死亡。
,处理完后事,于风轩一直在想为什么会出事?道交通事故认定书显示,事发白天,车辆各项技术性能合格,于潇体内也未检测出酒精。责任书分析,于潇未确保安全驾驶是引发这起交通事故的根本原因,认定于潇全责。
于风轩认为,儿子承担全部责任,意味着将得不到任何赔偿。涉事高速公的现场护栏缺失,高速公管理方对儿子的死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于风轩联系了五六家律师事务所,没人愿意代理。一个熟人介绍的律师告诉他,被告是高速公管理局,这类官司很难打,胜诉可能性不大,所以没人愿意接。
他开始一趟趟地跑书店,找法律和交通公设计规范等方面的书籍,买回来一点一点啃,看不懂的再找人请教。
2010年6月,于风轩向车辆肇事所在地法院大连市甘井子区提起诉讼,起诉高速公管理局。法院裁定不予受理,理由是“本案应由高速公管理局住所地法院管辖,不属本院管辖范围”。
于风轩来到高速公管理局住所地法院咨询时被告知,肇事所在地法院既然已经接收了他的诉讼材料,就应该审理。
至此,经过约一年零八个月的奔波,于风轩终于立上案了。但他当时并不知道,等待他的将是更加漫长的诉讼之。
直到现在,于风轩晚上经常睡不着觉,翻来覆去地思考法律和高速公技术规范。房间角落里堆满了各种法律书籍,任意翻开一本都会发现,几乎每页都有标注。
“高速公看似简单,实际很复杂、专业,很多技术术语都难以搞清楚。” 于风轩说,“比如立柱埋深的规范要求是怎么设定的,什么叫肩,这些都需要一点点去研究。”
遇到不懂的,于风轩就去找相关技术人员咨询。“一开始厚着脸皮拿着书去问,时间久了,有的好心人很同情我的,也就愿意多讲一些。”
自学的内容终于派上了用场。在甘井子区法院的庭审中,于风轩认为,根据相关法律,高速公边护栏应为无间断封闭,而现场护栏缺失,护栏贯穿车辆,导致于潇死亡,因而被告负有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