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伶优
“没有不难的,只有更难。”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财税学家白景明谈到财税体制时说。 记者 浦峰 摄
白景明 1960年3月出生。现任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财政学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领域为宏观经济、税制、国家预算,目前重点研究税制和国家预算。
著作有《公共经济》《资金市场》《财政与发展》《公共部门经济学》等,在国内报刊发表论文、经济评论200余篇,其中与贾康合作的《县乡财政解困与财政体制创新》一文获第十届“孙冶方经济科学”。
税收和财政,就是老百姓俗称的收钱和花钱的行为。财税体制,让的钱更好地为谋利,关系每一个纳税人的切身利益。
经过30年经济高速增长后,目前经济发展和转型在即,相应的财税也成为经济体制中重要一环。
6月30日,中央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深化财税体制总体方案》。会议指出,新一轮财税体制是一场关系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刻变革。
按照时间表,新一轮财税体制2016年基本完成重点工作和任务,2020年基本建立现代财政制度。
新一轮财税三大重点包括改进预算管理制度,深化税收制度,以及调整中央和地方间财政关系。
新京报就以上三大重点,采访了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财税学家白景明,向解析内涵,探究空间,寻找的方向和途径。
“走到今天,剩下的都是‘硬骨头’,并不是说以前的好做,以前的也难做。没有不难的,只有更难。”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财税学家白景明接受新京报采访时说。
在阐述新一轮财税的难点和方向时,白景明还谈及目前社会上关注的热点问题。比如部分部门年底突击花钱问题,他认为主要原因是预算执行不力。
对于地方债,白景明认为应防范加速膨胀。对于国税、地税是否该合并的疑问,他认为国税地税分设是合理的。
需要通过把钱用得更好,用到民生迫切需要的地方,用在社会发展最薄弱的环节,起到该起的作用。
白景明:我国此前经历过三轮财税体制:第一轮发生在(上世纪)80年代,第二轮是1994年的财税体制,第三轮是2000年-2007年的。
从经济规模上看,(上世纪)80年代我国P才几千亿,财政收入规模也才一千多亿;1994年我国P几万亿,财政收入数千亿;现在我们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去年P达到56万亿。
从制度方面来看,我们已经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法制的体制以及行政管理体制,这是新的制度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