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卫思谕)3月25日,大学经济学院“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首届博士生论坛在经济学举办。
经济学院副院长锁凌燕谈到,学院的教学工作一直致力于对博士生进行扎实系统的培养、不断提升培养质量,希望未来能开展更多、更丰富的博士生论坛活动,加深对学科前沿的探究、促进学术交流,营造思想碰撞、学术争鸣的良好风气。环境与产业经济学系主任张鹏飞说,学院“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即将迎来第一批博士毕业生,在此之际召开本次会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助于本专业师生发现并改善博士生学习与培养过程中的不足,起到不断监督和激励的作用。
经济学院院长董志勇发表了题为“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博士生”的,指出博士生的培养任重而道远。心无旁骛地做学问是成为一名优秀博士生的基本要求,学院也在学科培养、工位分配、考核制度等方面进行了,致力于为博士生们打造更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研究氛围。同时,董志勇表达了对开展博士生活动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展望,他提出未来学院博士生学术交流的各项活动应将交流和作为首要目标,吸引并邀请更多的外院和外校老师参加,充分调动同学们参与学术讨论的积极性。
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教授以“如何做问题导向的研究”为题发表,他认为问题导向的研究有两大标准——“有用标准”和“理论标准”,“有用标准”指的是研究能否帮助我们认识中国和中国,而“理论标准”指的是研究是否对经济学文献有贡献。姚洋表示,通过借鉴外国经验,中国经济学在过去三十年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然而我们也不可避免地掉入到了模仿的陷阱中去。一方面,许多学者于某个问题的对错,重复研究,然而经济学不是自然科学,它产出更多的思想,而不是标准答案。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学者加入“游击大队”,过分拘泥于数据,哪里有新的数据就在哪里开展新的研究工作。事实上,中国作为全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发展的过程中涌现出了丰富多彩的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是经济学研究的富矿。在这一背景下,姚洋鼓励同学们跳出模仿的陷阱,学习设立中国议题,做中国问题导向的研究。具体说来,他同学们通过多阅读新闻报道关注现实,参加前沿,不断地思考和挑战别人的研究,将研究集中在一个领域,最关键是要兼顾文章的理论性与故事性,将复杂的现实问题转变为经济学理论问题的同时,告诉读者们一个机制严谨、逻辑清晰的好故事。世界末日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