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事业单位员工小原表示,两年前自己达到了可以评选中级职称的年限,填写了申请表,把相关资料交上去,一段时间后就“自动”评过了。不用参加任何考试,也没有文的要求。
据小原了解,这是因为自己的单位有评职称的权限,不过由于单位级别是局级,只有评中级职称才能如此简易。等到评副高、高级职称时,仍需参加培训、考试,也有文的要求。“有的单位是部级,更高的职称都可以内部评。”
李雁便是一家部级事业单位的员工,他介绍自己评中级职称时,只考了英语,没有业务考试,也没有文。“现在国家不是取消职称英语了吗,以后英语也不考了。”在李雁看来,单位内部评聘是比较科学的做法。“符合单位需求,‘两厢情愿’就可以了,没必要在社会上一刀切。”
评上中级职称后,小原并没有感受到薪资方面有什么变化。“这个也跟‘一把手’有关,当时的领导可能不希望把职称在工资中体现出来。”今年小原考上了市公务员,离开了原单位,进入到完全不同的系统,中级职称也就只能躺在档案里。
“靠绩效工资的话,评不评职称意义不算太大。”李雁也坦言,对比工资单,评上中级后,他的基本工资每月仅多了200元出头。“要说在升职的时候有作用,可能也看单位内部要求。像我们两位副总级别的都只是中级,刚刚才评副高。”
虽然正在参评或者准备参评的很多人都呼吁取消职称评审中的论文数量硬性要求,但在很多专家看来,这种呼吁虽然可以理解,却并不现实。
中国社科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张翼之前曾经公开表述过职称评审中的论文标准可以调整,但不应该取消,很多网友都在文章后面跟帖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看过那些跟帖的张翼依然自己的观点:“再挨骂,我也要提醒大家一定要地看问题。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如果没有硬性标准,职称评审中会有多少水分!一个人人都能当上教授的机制就会比现在的机制更好吗?!”
虽然计算机、外语考试已经跟职称评审脱钩,但是张翼觉得论文和计算机考试不同。“计算机已经大多数人会用,为了考试还要买培训材料,这个考试完全没必要。而论文标准在很多行业还是有必要的,比如科研院所、带研究生的大学教授等等,如果导师都不做研究,那怎么能带好学生?!”
跟张翼观点类似,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也认为,打破职称评审中的唯论文论,虽然在中央层面其实已经做出了调整,但是具体实践中却很难落实。这种困难固然与很难打破现有的论文利益链相关,更是因为职称论文的评选标准是与整个职称评审体制相关,如果取消了论文的标准,而职称评审制度没有进行相应的改变,后果可能更为不利,“不管是几篇论文,A类论文等标准,都算是硬指标,如果把这些硬指标取消了,那是不是就完全成了领导说了算?评职称是不是更要看人际关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