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对一些经济系的学生来说,可能必须学主流经济学,他也有兴趣,而普通老百姓对它没有兴趣。反而是在学术界不受青睐的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很为大家接受。大家觉得好像通过学习这个奥地利学派经济学,能够理解经济运行的规律。所以您觉得发展经济学的主要目的到底是为了提高观察经济现象的能力、经济学素养,还是为了发文章?
答:对,你这问题就问到根上来了。在现在这种评价体系里面,只有发那种带非常好的数学模型的文章,发表了文章才能拿到博士学位,才能拿到终身教职,才能继续吃“经济学研究和教学”这碗饭。发的这篇文章有没有现实意义根本不管。大家只是追求能在最好的刊物上发表文章,逻辑推理没有什么问题,模型是不是优美的,这就够了。与现实有没有关系,无所谓;对现实有没有意义,也无所谓。这就是经济学人的“最大化行为”,经济学这门行当的当下的“最优行为”。就此而言,现代经济学之已经逼得每个经济学人都得这样做,这已经变成一个“世界病”了。
正是因为这一点,不光是普通老百姓认为经济学离现实越来越远,像英国的大学和曼彻斯特大学等多个国家大学里的青年经济学专业的学生也开始反叛了。这些青年经济学专业的学生们说:你们教的那些破东西,跟我们的现实经济生活没有关系,既不能解释经济危机,也不能解决我们现实生活中的经济问题。于是,界20多个国家(甚至更多国家)里就出现了“重新思考经济盟”(Rethinking Economics)、“新经济思维研究所”(Institute for New Economic Thinking)、“后危机经济学”(Post-Crash Economics Society)等组织。这部分反映了一代青年人对现在的主流经济学的教学和理论开始反思,并开始反叛。2014年之后,来自30个国家的65个学生团体又创建了“国际学生经济学多元化行动”(International Student Initiative for Pluralism in Economics)。任何其他学科的学生们都没有像经济学科的学生这样有组织地表达对本学科教学的如此不满。
这些现象充分说明,是我们应该坐下来好好思考一下经济学到底是干什么的、主流经济学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的时候了。就我们国家当下来说,到底中国未来经济学怎么发展,或者中国经济学人能为理论经济学发展做出什么贡献,以及中国经济学家能为中国的社会进步和市场发展做出什么理论贡献,对这些问题我们也应该坐下来认真思考和讨论。
答:我个人想我们是应该更多地鼓励基础理论研究,我们不大励那种所谓研究,我们更多鼓励经济学研究基本经济问题,研究人类市场制度运行的基本问题。当然,人类社会的经济学理论,几百年来是一个累积性发展着的过程。后一代经济学家总是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理论创新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