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英语|教育 → 文章正文

    英语“国标”促教学测评变革四六级是否退出“需通盘考虑

    来源:本站整理| 作者:佚名 | 时间:2018-05-15 06:50:07

      此外,刘建达还强调,学习者也可根据《量表》评估自己的英语能力水平,在他看来, “这次很关键”。

      一个有近200人的专家团队在推动量表的研制。据教育部考试中心透露,这些专家均来自国内外一线高校、研究机构,代表了当前应用语言学领域的最高水平。

      同时,由于《量表》未来将服务于国内各项英语考试,这个团队也包含了多个英语考试项目的专家,比如大学英语四六级、专四专八的学术负责人,相关心理测量的专家,以及参与过国外语言能力《量表》研制的外国专家。

      从2014年6月启动方案设计工作开始,专家组就开始制定方案。半年时间里,200多个专家围绕“如何定义语言能力”、“什么样的《量表》才符合中国英语学习者”“如何在国际上获得相当程度的认可”等问题展开研讨,并给出详细定案。

      教育部考试中心对《中国新闻周刊》透露,这一阶段内,200多位专家兵分八,协同作战。此间,大家既参考如共设六个级别的《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以下称《欧框》)等在国际上较有影响力的国际量表,也结合了中国英语学习者现状,最终制定出适用于中国的英语等级量表。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发现,由于中国英语学习者水平参差不齐,很难完全照搬外国模式。

      刘建达举例说,日本研究者曾照搬《欧框》模式,结果日本80%的英语学习者仅达《欧框》的一至二级,达到三四级的仅有20%的学习者,几乎无人能达高水平级别。刘建达认为,日本的经历对中国在制定标准时的是,必须基于中国国情的特殊性。

      什么是“中国国情的特殊性”?刘建达说,中国英语学习者多呈现“重读写、轻听说”的特点,因而研制《量表》时,要着力填补往日英语考试系统普遍对语言运用这一块长期忽视留下的空白。此外,中国各个地方的英语教育水平不一,学生能力各异,《量表》的设计也要通过研究、反复论证,以反映中国英语教育的复杂情境。

      最终,专家组参考国内外相关语言学、教育学理论,对语言能力进行定义,并在此基础上制定“能力描述框架”,将语言能力分为语言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语言知识、语言策略、翻译能力等,同时对理解和表达过程中需要使用的语言知识、语言使用策略进行描述,构建了一个系统的描述体系。

      在这个总框架下,再通过“能力描述语”(“can-do statement”)对听、说、读、写、译等各方面能力进行详细描述,这就是描述语收集和分类、修改、验证等第二、三阶段的工作,也是被刘建达等多位参与《量表》研制工作的专家视为最重要、最耗时耗力的部分。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合作伙伴: 开心笑话
Copyright 2010-2012 大戏院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如需合作请联系站长
技术支持:F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