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姆斯·马奇(James March),当今最具影响力的管理学大师,在组织决策研究领域最负盛名。全球 200 位管理大师的排行榜排行第三。2003 年,他制作了电影纪录片《与纪律——堂吉诃德的领导力》。
我们生活的世界重视现实的期望和清晰的成功,堂吉诃德两者皆无。尽管一个失败接着一个失败,他仍然坚守愿景和。他不拔,因为他知道自己是谁。
这部电影灵感来自 17 世纪西班牙同名小说《堂吉诃德》,素材来自 1980 年至 1994 年马奇在斯坦福大学讲授的里程碑式课程:组织领导力。这部电影集合了斯坦福大学校友的采访、新闻和等,主题是所有人可以去疯狂地追求梦想,来获得乐趣甚至成功。
如果你要问自己:为什么我们要做当下的事情?标准答案是我们期望它会带来好的后果(强调结果逻辑的行为)。
但堂吉诃德也提醒我们还有另一个可能的答案:我们之所以做这些事情是因为它符合我们的身份和我们的感觉。
基于身份的行为逻辑能让我们免受失望与沮丧的打击,但付出的代价是学习速度下降。这两种行为(结果逻辑与身份逻辑)都是人类感性的基本要素,但是我们经常在商业和学校中做选择时往往会忘记身份逻辑,忘记我们之所以为人的本质。
在你的著作中,你认为我们的社会太注重「结果导向」。可以解释一下吗?另外这样的社会会有什么局限吗?
其实,我只是强调用期待值作为调节行动的手段太单一。社会太注重「结果导向」的意思是指:社会主流规范将人类的美德或智慧与行动预期的最大化效用联系起来,不仅难于实现目的,更会让决策者变得气馁和愤世嫉俗。
这部电影试图传递这样的:大多数的愿景是华丽地失败了而不是成功。人们该如何识别有成功潜力的愿景?
创新最重要的两点:(1)大多数创新并不是好的;(2)将稀缺的好创新与许多不好的创新分开的想法通常是不可取的。人们为了能在早期识别好创新,已经付出过很多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