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行政|管理 → 文章正文

    哈佛八名博士后集体归国记: 美国根本没有什么优厚的生活 在中国才能搞大事情!(6

    来源:本站整理| 作者:佚名 | 时间:2017-10-15 14:32:11

      基层的这种行政逻辑导致的一个后果是什么呢?相对于法律,人们更相信人脉关系。如此,人脉和就能为现实利益。久而久之,人们也就不再愿意按规则办事,而是依据潜规则解决问题,因为这样可以更便捷、成本更低地解决自己的问题,行政人员也获得了灰色收入。它的深远影响是,人们对法律和部门不信任,基层生态恶化。而且,此问题不局限于县乡,大城市也会有,只是不那么突出,或没有进入我这样普通人的视野。

      对农村的动员和整合能力,仍然很强,农村基本处于一个超稳定结构之中。在我看来,新时期以来,虽说农村基本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经济,度增加了很多,但对农村生活的调控能力仍然是很强。比如,建设新农村这一政策,自提出以来,就在农村产生了不小的影响。我家那边,依托于乡镇企业,个别村庄合并了,建设得很好,其中国家和地方投入也不少。因为有大政策在,几年来一直有说法,我们那村庄的合并是早晚的事。但具体何时操作,怎么操作,却一直不明朗。我父母早在几年前,就打算翻新家里的老屋,建新房,但又担心投入很多,刚建好就被拆掉。直到这两年才心一横,决定不管政策如何走,先把房子建了再说。就我父母而言,他们是不愿进城住楼房的。在家里有院落,有土地,而且现在公也通到村里,购物也方便,生活很自在。

      再比如,乡村小学的撤并,从出发点看是为了集约教育资源,提供更好的教育和师资。但是,从现实效果看,因为撤并,孩子们就要到更远的地方上学,就需要有家人或学校接送,既费时费力,又导致一些社会问题。比如,孩子父母要出去打工,孩子谁来接送?午饭怎么解决?前两年集中报道的农村校车事故问题,也和这个有关。因而,政策的制定和提出必须十分谨慎,其具体内涵是什么,如何操作,是否有时间表,关系面很大,会影响到基层每家每户。表面看来,只是一句政策表述,却都是切身的事。

      我在家时,对村里的事,基本采取静观态度,因为我极少在家,对家乡生活而言,基本是个外来者。我有时也很它到底如何运作,如何发展到今天这个样子。每次回家前,我也会有自己的一些具体想法,但一旦置身其中,发现其中各种复杂的关系和纠葛后,就会转而采取静观态度。比如,某家子女不孝,我不能跑到他家,对他们说应如何尽孝;某家媳妇是城里的,因为观念问题而家庭关系紧张,我不能跑他家,对他们说应如何认识和调节这一问题;某家孩子上学学费不足,我也无法说,学费的事交给我吧;某家和人发生了纠纷或了官司,我也不好自己跑上门去普法。乡村有它自己的发展和运行逻辑,有它自己独特的情和理,不是简单的外在干预就能解决问题、或改变其因袭的习俗和思维方式的。除非了很重大的事情,否则,在有足够的能力之前,我不会主动过多介入其中、试图改变它的发展。因为,我不确定自己的介入会把事情引向何方,正如我不知道这篇文章会给我带来什么。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合作伙伴: 开心笑话
Copyright 2010-2012 大戏院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如需合作请联系站长
技术支持:F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