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发展规避利率风险的衍生品市场。与利率市场化相伴,银行的利率风险凸显,必须加快建立和完善规避利率风险的人民币衍生品市场,为金融机构和企业提供利率掉期、远期利率协议、利率期权、利率期货等利率风险管理工具。
此外,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和破产退出制度也是实现利率市场化的重要基础。
不良贷款上升是更主要风险
新京报:在贷款定价能力方面,原先就扎根于中小企业的中小银行是不是更具优势?
温彬:利率市场化其实是银行的风险偏好、风险管理和识别能力,而贷款定价就是这种能力的集中体现。长期以来,大银行习惯做信誉良好、有抵押的大客户,而中小银行大多定位在服务中型和小微企业,利率市场化自然给了中小银行进一步做深做透中小微企业的空间。
新京报:但为什么在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出问题的倒闭的都是中小银行?
温彬:通常,大家把美国利率市场化期间有上千家金融机构(主要是储蓄贷款协会等中小金融机构)倒闭看做是中小银行不能适应利率市场化挑战的。这种看 法并不全面、客观。出现上述现象主要是上世纪60-70年代,储蓄贷款协会发放了大量的低息、固定利率且长期(一般为30年)的住房贷款,而80年代利率 市场化使银行的负债成本快速上升,最终导致储蓄贷款协会经营亏损、破产倒闭。
我国中小银行发放贷款的期限较短,且基本是浮动利率的贷款,负债成本提高是可以通过提高信贷客户的风险溢价进行对冲的。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引起潜在的不良贷款上升可能是当前应对利率市场化更主要的风险。
■ 人物
温彬 工作之余和学生一起交流
温彬1998年从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研究所博士毕业,分配到中国银行公司业务部从事了6年的银行信贷和客户营销工作。出于对研究工作的喜爱, 申请从银行实务部门转到国际金融研究所做宏观经济金融研究,期间还先后负责过《国际金融研究》编辑出版和银行战略管理的工作。多种工作性质和职能的转 换,使他对银行业务和实体经济运行有着深刻的理解。
目前他还是中央财经大学和对外经贸大学的兼职教授,每年要指导几名研究生的论文,繁忙工作之余定期和学生们就选题、观点、数据分析进行交流。
温彬认为,虽然理论源于实践,但一味关注市场的潮汐变换,时间久了,思维也会枯竭,和学生们一起学习理论、做点学术研究,有助于理论和实际很好地结合,从市场分析中发现问题,在理论学习中思考,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研究逻辑和框架,提高市场分析的科学性和前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