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经济|法律 → 文章正文

    经济学人温彬:利率市场化推动银行业二次转型_经济学论文

    来源:本站整理| 作者:佚名 | 时间:2014-06-21 13:20:19

      三是,利率市场化以及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对商业银行的传统盈利模式带来挑战,国有银行与民营银行、传统金融与新金融之间的竞争会更加激烈,迫切要求中国银行业进行“二次转型”。

      借鉴美国经验,明确“二次转型”方向

      新京报:今年的时候,央行行长周小川说,大概一两年,就能完成利率市场化。你觉得银行都准备好了吗?

      温彬:我国利率市场化已走过了18年,仅剩取消存款利率上限这最后一步。利率市场化是中国经济金融转型的核心要素之一,不能因为银行没有准备好而放慢脚步,银行经营战略和行为的转变是倒逼出来的。

      近几年,大多数银行的董事会和管理层非常重视利率市场化的应对工作。但是,我国正在进行的利率市场化比欧美和日本当前的情况更加复杂,这主要是因为我国 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遇上了互联网金融,它作为一个搅局者实际上起了一个加速器的作用。我国银行业不仅要面对发达国家当年“金融脱媒”的挑战,更要面对当今 “技术脱媒”的挑战。

      新京报:能否具体介绍一下美、日等发达国家银行业应对利率市场化的经验?

      温彬:美国和日本基本上都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进行利率市场化,总的来看,美国银行业应对比较成功,而日本则留下不少教训。

      美国银行业在应对利率市场化时主要采取了三大措施:一是资产负债表重构。“金融脱媒”使银行中介作用下降,银行通过发行金融创新产品增加主动负债比重, 尽管资金成本有所上升,但通过增加中小企业贷款、住房按揭贷款、信用卡贷款、消费贷款等具备议价能力的贷款比重,仍了一定的利差水平。

      二是大力发展表外业务。当时《巴塞尔协议I》还未出台,银行通过金融创新和表外业务扩张,如信用承诺、金融衍生品交易等有效地对冲了利率市场化对表内业务的影响。

      三是积极开展混业经营,发展投资银行、保险等业务,这为商业银行开辟了新的盈利空间。

      可以说,美国银行业应对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也是美国金融监管不断放松、金融创新快速发展的阶段。

      新京报:那日本呢?

      温彬:当时,日本也出现了“金融脱媒”,不过仅体现在大企业贷款的“脱媒”,而日本国民偏爱储蓄的习惯使银行的负债并未受到资本市场发展的影响。源源不 断的储蓄使日本银行业资产负债表急速扩张,银行在加大对中小企业贷款投放的同时,在土地和房地产贷款方面的规模越来越大。上世纪90年代初,日本银行业资 产规模超过欧美位居世界前列,但随着房地产泡沫的破灭,日本银行业也从此一蹶不振。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合作伙伴: 开心笑话
Copyright 2010-2012 大戏院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如需合作请联系站长
技术支持:F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