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接前文,孙过庭记叙了他的第二次书法评判品评实验。
文曰:余乃假之以缃缥
①,題之以古目②,则贤者改观③,愚夫继声④。竟赏豪末⑤之奇,罕议锋端之失。犹惠侯之好伪⑥,似叶公之惧真⑦。是知,伯子之息流波⑧,盖有由矣。
注释①假之以缃缥:借助于绢帛,用绢帛代替纸,在绢帛写。缃缥,古时候书写用的浅和青白色的两种绢帛。
②古目:古人的书篇名目。③改观:改变看法。④继声:随声。⑤豪末:同毫末,指笔端。⑥惠侯之好伪:虞稣《论书表》:新渝惠侯,所重雅爱,悬金招买,不计。而轻薄锐意摹学,以茅屋漏汁染变纸色,加以劳辱,使类久书,相糅,莫之能别。故惠侯所蓄,多有非真。
⑦叶公之懼真:《庄子》:叶公子高之好龙,雕文书之。天龙闻而示之,窥頭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其似龙非龙也。
⑧伯子之息流波:伯子即伯牙,春秋战国时晋国的上大夫,善弹琴。樵夫钟子期能听懂他的弹奏,被视为知音。锺子期死,伯牙擗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鼓琴者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为了进一步观察了解识者们的评判品评,我采用了具有古色古香的浅和青白色的绢帛书写,并提写上古人的某些篇章的名目,再一次拿去让那些所谓的识者们评判品评。这一次与上一次的情况大不相同,识者们还真的将他的作品当成了古迹,先是一些有社会声望的识者们改变了看法,随后其他识者们也就跟着随声。他们竞相欣赏赞誉,尤其是对其中一些点画、结字、布局谋篇中有失正常或误失的地方甚感兴趣,并对此发出了平时品评中很少能够听到的赞叹之辞。那些所谓的识者们,对于书法的评判品评只是徒有其名,就像惠侯喜好收藏书法古迹一样,只重书法古迹的收藏,而不分书法古迹的优劣,只要是古迹他就重金,连作古访旧的赝品,他也肯出重金。又好像叶公好龙一样,只是在追求一种好龙的,对于真龙他却是的。
第一次书法评判品评实验孙过庭是从正面进行的,尽管已经能够说明书法评判品评中的问题了,但是孙过庭觉得还不够完全充分,他决定再做一次实验,以求从正反两个方面同时证明中国书法评判品评中所存在的问题。
第二次实验孙过庭把自己作品的形式做了些改变,其具体做法是,采用具有古色古香的浅和青白色的绢帛书写,并提写上古人的某些篇章的名目。这一次与上一次的情况大不相同,贤者改观,愚夫继声,竞赏豪末之奇,罕议锋端之失。多么热闹的评判品评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