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老师”表示,现在很多都被整版承包出去了。“一些协会主办的刊物并不正规,会将出版物转包给公司或个人。
这些中介每年交给刊物负责方一笔钱,然后对方给他们刊文。”据了解,材料、金融、医学、经济管理等学科领域是买卖论文的重灾区,“因为这类学科论文发表要求较低,在校学生和从业人员也多。”
研究生买论文以求顺利毕业,这种做法在高校已不是什么秘密。而作为科研指导第一责任人的导师,也心知肚明。而为了帮助学生顺利毕业,甚至有的导师以课题经费的名义,给学生报销版面费和中介费。
有高校教师指出,教育部门并没有“研究生毕业必须发表论文”。这种硬性要求研究生发表论文的,是将学校任务“下移”,把本该学校、教师承担的任务到学生身上。
据了解,不仅是在校研究生,现今多数高校教师职称评定、申请立项都必须发表一定数量的论文。据介绍,学者论文发表量还可能与在校福利和退休后的待遇挂钩,毕竟职称不同差距很大,这使得教师和学者们不得不盯紧自己的论文发表数量。“发不了核心期刊,发几篇‘水刊’也能折算成工作量,因此去低水平期刊‘灌水’的也多了,甚至有的老师一年发二三十篇,但大多是没有学术价值的‘学术垃圾’。”南京农业大学博士生李(化名)说。
掏钱“买卖”的论文总体上内容质量不高,大多是胡乱抄袭、低水平重复,缺乏学术性及创新性。有院士曾直言,我国论文90%以上是垃圾论文。
针对论文买卖,有关部门曾多次打击买卖论文的期刊,对其作出停业整顿、、通报等处罚。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优化学术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不准利用中介机构或其他第三方代写或变相代写论文,或通过交易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同年,教育部出台的《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指出:“买卖论文、由他人代写或者为他人代写论文”,“应当认定为构成学术不端行为”之一。但这些政策目前陷入难落实的尴尬境地,买卖论文仍屡禁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