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投资者与个人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客观存在。究其原因,一是机构投资者由于持股量大且能够为上市公司提供证券承销、并购重组、资信评估等相关服务,与上市公司联系比较紧密,比个人投资者更容易了解发行人的真实信息。二是机构投资者资金实力雄厚,对搜集信息的成本有足够的支付能力。截至2015年6月末,我国股票市场个人投资者中,持有市值在50万元以下的中小投资者数量超过9成,达到92.12%。出于成本—收益的考虑,中小投资者通常放弃对相关信息特别是内幕信息的搜集。三是为了谋求利益最大化,作为信息优势方的机构投资者有动力阻碍或延缓个人投资者获得有效信息。
??????就我国而言,少量机构投资者与大量中小个人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加剧了股票市场的从众行为和羊群效应。例如,受追涨杀跌心理的影响,投资者倾向于在大盘上升时开户,对入市时机选择不够和成熟。2000年以来,我国分别于2007年和2015年出现过两次投资者集中开户的高峰,而这两个时间段恰恰是股票指数快速上涨的阶段。
??????一是估值偏高与不恰当诱发投机行为。2007年与2015年的股市繁荣发生的宏观经济背景有所不同。前者处于我国经济增长最快的时期。2007年,我国P增速达到新世纪以来最高的14.2%,并连续第5年实现两位数增长,股票市场繁荣以价值重估为特征。后者则处于经济增长趋势性回落的三期叠加阶段,但受所谓国家牛市、牛市等,加之货币宽松和各种融资杠杆大行其道,市场估值明显偏高。以2015年7月3日为例,在市场大幅回落的情况下,中小板和创业板的市盈率仍高达59.85倍和97.12倍,估值远超合理水平。在这种情况下,股票市场上遍布“等风来”和“寻找会飞的猪”的投资者。
??????二是杠杆交易对市场流动性扩张和收缩具有放大效应。2007年,利率市场化、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都处在起步和研究阶段,而2015年则处于金融综合化经营不断推进、利率市场化即将完成、资本市场注册制箭在弦上、金融创新不断推出、金融杠杆不断提升的新时期,股票市场已大大改变,杠杆工具初具规模。2015年6月15日之前,市场内的杠杆资金约为4.2万亿元,占全部流通市值的7.47%,与这些杠杆资金关联的投资者本金约3.7万亿元。杠杆交易本身是中性的,在成熟市场中被广泛运用,其本身并无可厚非。但在投资者不足够成熟以及监管不力的情况下,大量的杠杆交易无疑会放大市场波动并引发系统性风险。
??????首先,培育专业机构投资者,引入更多长期投资者,优化投资者结构。机构投资者评价制度,提高机构投资者的占比和专业投资能力。同时,继续推动基本养老金、住房公积金参与资本市场的投资运作,大力推动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个人储蓄养老账户增加基金投资,结合推进资本项目扩大境外长期资金参与资本市场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