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农林|自然 → 文章正文

    林毅夫:“知成一体”思考40年

    来源:本站整理| 作者:佚名 | 时间:2018-12-20 03:28:31

      中国的和经济转型所取得的成绩确实出乎学术界、理论界的预期。林毅夫认为,它提出了三个相关问题有待回答。

      第一,中国的方式,从主流的理论来看是错的,但是中国为什么能够取得连续39年的高速增长?

      林毅夫认为,历史上来看,快速的发展在人类经济史上是一个近代才出现的现象。18世纪之前,从人均收入水平来看,世界是平的。当时最发达的国家跟最落后的国家的人均收入水平的差距非常小,顶多四五倍。但是18世纪以后,因为工业西欧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突然间加速,其他地方、地区没加速,差距才拉开。

      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如果要发展经济,提高收入水平,都必须提高劳动生产力水平,实现技术不断创新、产业不断升级。发展中国家的收入水平低是由于劳动生产力水平低,代表技术的先进程度和产业的附加值跟发达国家有差距。但发展中国家也因此具有“后来者优势”,可以把比自己现在用的技术好的、在发达国家已经成熟的技术拿来用就是技术创新,进入到附加值比现有产业高、在发达国家已经是成熟的产业就是产业升级。和必须靠自己研发新技术新产业的发达国家比,这种方式成本低、风险小,发展的速度可以较快。从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有13个经济体懂得利用跟发达国家的技术和产业的差距,作为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的来源,经济以每年7%或者是更高、持续25年或更长时间的发展。我国是在1978年以后,成为这13个经济体当中的一个,就是利用了“后来者优势”。

      第二,中国的知识一直在追求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但是为什么在之前,中国未能缩小和发达国家的差距?

      林毅夫认为,如果“后来者优势”是以后,我国经济取得高速增长的主要原因,这个优势从工业以后,对我国而言就一直都存在,为何在1978年之前,我国的经济增长缓慢,跟发达国家的收入差距没有缩小?这主要是思决定出的问题。

      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为了快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当时的发展思是“十年超英、十五年赶美”。也就是试图快速建立起跟发达国家一样先进的资本非常密集、规模非常大的现代化产业。那些大产业都是发达国家最先进的产业,技术上有专利,又跟国防安全有关,即使我国想支付专利费也买不来,只能自己发明。这样也就放弃了“后来者优势”的好处。以后,中国改变发展思,开始发展那些利用我国工资水平低,又能创造就业,吸纳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最重要的成本是工资成本,我们劳动力多,劳动力便宜,生产成本低,又设立经济特区、工业园区,区内几通几平,实行一站式服务以降低交易费用,这些产业在国内国际市场迅速变成竞争优势,所以,对外的出口才能以每年15%、16%的速度增长。并且,在增长的过程中,创造了利润,积累了资本,使我国的要素禀赋结构逐渐从劳动力相对丰富变成资本相对丰富,比较优势从劳动力相对密集的产业逐渐变成资本相对密集的产业。在这个转变过程当中,就可以充分利用“后来者优势”以较低的成本和风险引进新的技术、新的产业来加速经济的发展和转型。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合作伙伴: 开心笑话
Copyright 2010-2012 大戏院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如需合作请联系站长
技术支持:F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