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工程建筑大军中的一员,《法律与生活》一直以春雨润物的方式和观念。在过去的30年间,《法律与生活》几乎把每一个重律制定或修改的消息以“深度报道”的方式开来、通过难以计数的案例报道把点点滴滴法律知识输送出去、通过点评报道或其他形式对加以
无论人员如何更迭,在《法律与生活》人的心中,有一种始终在传承。“生活中处处有法律,法律关系到每位的生活。”写在创刊号上的这句话如同“种子”,让“法律的第一要务是保障的人生、财产和权益”的观念在每个《法律与生活》中生了根。
我知道,在新老的丛林中跋涉,脚下的注定与悠然无关,但是无论前是平坦还是坎坷,《法律与生活》人为读者法律的初衷不会改变。
事实上,从传统到新,变化的主要是载体,内容为王的铁律并不曾改变。正是因此,《法律与生活》始终不敢放松对内容品质的要求。
在追求内容品质的同时,我们也注意到,新和传统的融合并不是“图文搬家”这么简单。微信兴起之初,《法律与生活》的微信号曾以传统的思做内容,但是读者并不买账。后来,我们开通两个号进行尝试,一个以“内容搬家”为主,另一个完全做时政新闻。通过这样的尝试,我们认识到两者的区别在于,传统如同“西装革履、一丝不苟”的中年绅士,新如同“看似随意、实质时尚”的年轻女子。在内容选取和文字表达上,前者重大而严肃为主、后者注重新颖而轻松为主。
事实上,《法律与生活》一直在进行融合的尝试,但是尚未找到一条既有广泛力又能盈利的融合之。
我们能够做的,就是通过尝试而懂得新,让每位《法律与生活》的采编人员都能“下厨房”采写深度报道如烹小鲜,又能“上厅堂”优雅应对新。换言之,新的出现给了人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只要有良好的专业素养并懂得新老的不同,人就会有更好的未来。
在时代这艘不断前行的巨轮上,新闻人是对未来看得最为清晰的人。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们因过分强调国家和集体意识、利益而使个人利益和意识受到挤压。无论在过去还是在未来,《法律与生活》在关注进步变迁的过程中,会关注国家和集体利益,也会把“关注个体”放在同等重要甚至更加重要的。
本文由 恒宇国际(www.neivn.cn)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