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带领学生上山下地,她在传递这样一个,只有充分尊重学生,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才能真正“读万卷书,行万里”。——题记
1993年9月,叶萌从原雅安县农业局调到四川农业大学,担任经济林、森林游憩、植物等专业的班主任。此后,叶萌主要从事经济林、野生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的教学、科研及推广工作。25年来,共培养博士研究生3人,硕士研究生46人。
在教学实践中,叶萌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了思考,不断更育与教学模式,在实际中走出了一条知识、能力与素质三位一体的特色教育之,并将知识传授到农村。
多年来,在本科教学中,叶萌一直在探索和实践“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如在“野生植物资源开发利用”课程中,采用问题式教学方法,设计了“四川能栽培人参吗?”问题,引导学生从生物学、生态学、栽培学方面分析人参在四川栽植的可行性和性。学生的答案有“能”“不能”或者“一定条件能”,并给出了支持其观点的理由。这些式的、答案不唯一的问题更能引起学生的深层次思考。实验课延伸到对农贸市场的调查,学生通过调查了解农民种什么,以及技术水平、销售价格和销售渠道等。叶萌上课总是将基础知识、教科研和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热点问题、技术问题结合起来,充满了趣味性。若干年后,叶萌出差时见到了已成为单位的学生,提起当年的课至今记忆犹新,“对自己的工作大有帮助”。
叶萌在教学中十分注重因材施教,曾经有一个硕士入学后就对叶萌说不想做实验,想跨专业学习经济管理类课程。许多人认为这个学生是“怪人”,然而叶萌并没有将这个学生“一”,而是仔细研究其个性和专业喜好,针对性的制定了融合经济管理和自然科学的培养方案。完成了基于风险管理的生物质能源植物的硕士论文。此后该生继续选择读博,叶萌依然给予学生最大的信任与,学生也充分发挥自己在英语、经济管理理论方面的优势,根据麻风树生物柴油产业现状做了系统性研究,发表中文期刊3篇,在国际能源类著名学术期刊发表论文,SCI影响因子达到4.5,创下当时林学院SCI论文影响因子新高。
有人问叶萌,在自然学科中,你为何敢把一个不做实验的学生收下。叶萌答道:“社会的发展需要学科融合,只要给予学生足够的信任,我相信他不会让你失望。”
叶萌以认真严谨教育学生,尊重学生,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综合能力,她与学生亦师亦友,总对学生说,“现在的严格要求和,是为了到社会上少交学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