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微见过的最极端的情况是:“曾经有一个学生,第一稿拿给我,从网上下载的全文除了作者名字外一个字没改。第二稿,又用两篇文章简单粗陋地凑在一起,还是一个字也不愿改。”
“其实,指导老师的工作主要就是查看学生是否抄袭。”云南一所高校国际贸易系的副教授李春艳说,学生数量越来越多,“反抄袭”的工作量实在太大。今年,她和同事们组织了低年级的学生集中到电子阅览室一篇一篇地查看,“凡是网文引用过半的,一律取消答辩资格。”
“他们都学乖了,怎样抄出水平、抄出风格,还要抄得让人搜索不到,这技巧都够写一篇论文了。简单地说,同一句话,主动变被动,能倒装的句子就倒装,想法子把原意换种方式说出来。”欧阳微总结说。
徐妍说,三次易稿,其实就是逼着学生把论文打磨得没有抄袭痕迹的过程。“最开始,他们只加上了一些起承转合,我不满意;他们又把几篇相似文章的内容拆分重组,我还是没通过;最后才用自己的话重新写了一遍。”
其实,反抄袭只是指导教师职责的一部分。指导工作还包括一系列琐碎事务,比如,一一给学生打电话催稿——部分学生是因为外出找工作耽误了论文写作;部分学生是因为做事拖沓,借口找工作而迟迟不交。“这屡屡打乱老师正常的日程安排。”
另外,一些学生依赖心理太重,想着反正有老师把关,使得论文中百出:有的语句不通,有的别字连篇,有的连基本的主谓语都搞不清楚,老师还要充当语文老师。许多论文的英文摘要都是直接由电脑软件翻译出来的,这时又需要指导老师来亲改那些令人啼笑皆非的英语病句。
李春艳曾经拿到一份打印好的论文定稿,封面上赫然写着“关于替身苏州投资的思考”。翻到内文,她才明白,“替身”为“提升”之误。
欧阳微说,只要不是一半以上抄袭,结构合理,语句通顺,观点正确,一般都能通过,要求并不苛刻。但是,由于缺乏系统的学术训练,一些学生尽管有自己的想法,却因为归纳总结的能力比较差,表达不出来。
今年,李春艳所在的学校有10%左右的毕业生在两次答辩后仍然没能过关。这些学生联合起来向和市长热线投诉,反映学校“无故取消”他们的答辩资格。
“这简直是我们的劳动。”李春艳所在学院的全体教师抵制参加第三次答辩会,学校只好另外找人,答辩会草草了事,除了3名学生外大部分人都顺利过关。
学校暗中降低了对本科毕生业论文的要求,这让指导老师们无所适从:“所以我们现在都下定决心,以后的论文,只要是篇文章,就放行,不要给自己找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