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非热门方向来说,1篇SCI相当于至少1年的工作量。这之中日复一日的搬砖,SCI的写作修改定稿,拒稿接收各个过程之中的艰辛自不必多说这一档一作的文章,梦见手机丢了也不确定明年毕业的时候能不能发出来。我还有不到10篇的非一作SCI,不过讲真的,没有文章是白给的,有的SCI我做的贡献和一作几乎一样多。
另外,对于比我的研究更冷门的方向,到博士毕业,可能就1篇SCI甚至没有(我知道比如材料学的传统金属方向、有机化学的全合成方向)。
对于文章白送这种情况,国内外都是有这种情况的(国内更普遍,具有中国特色,间接导致国内只看一作和通讯)。具体送不送SCI,这个视课题组老板的风格而定。
送SCI是不是学术不端这个事是没什么疑问的,但局外人要严格证明SCI是送的还是每个作者都有贡献几乎不可能。你可以说此人贡献过idea,也可以说他/她帮忙润色过文章语言,也可以说他/她为第一作者配过试剂,送过样品,不一而足......最后文章怎么署名完全看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的自觉。
这个事件的影响肯定是极坏的。尤其是对于多数在勤恳工作的女性博士来说,社会对她们的一些固有可能会加重(在一些键盘侠或者“厌女症”患者的极端言论推波助澜下)。
很多人低估了基础医学文章的工作量,以当事人的Nature Com为例,文章关于脂肪肝的组学分析。涉及病品,高通量,细胞实验,动物实验,这要是一个博士生一手抓,真的算很优秀的文章了。
基础医学发小NC的难度还是不低的,根据我的经历比材料的难不少。材料大牛组大佬一年两篇NC,换基础医学四年一篇不要太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