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理工论文 → 文章正文

    MIT麻省理工学院经久不衰的秘密是什么?2015年1月9日星期五

    来源:本站整理| 作者:佚名 | 时间:2015-01-09 17:38:39

      1951年,萨缪尔森遇见索洛后不久,一位通晓多国语言的维多利亚战事难民莫瑞斯?哈莱(Morris Halle)在麻省理工学院得到了助理教授的职位。哈莱逃脱到了纽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为美国效劳,之后从哈佛大学拿到了语言学博士学位。

      在麻省理工学院电子研究实验室从事俄语的声学分析工作的时候,为了增加人手,哈莱面试了一位叫卡萝?乔姆斯基(Carol Chomsky)的女士,此人后来也在哈佛大学成为了语言学家。面试结束后,哈雷雇佣了这位女研究员,不久之后,哈莱就见到了卡萝的丈夫诺姆?乔姆斯基,诺姆也是一位语言学家。

      卡萝回忆起哈莱和诺姆?乔姆斯基第一次谈话的情形时说:“我们很快就因为某个话题而争得不可开交,之后我才觉得他的话挺有道理的。但不管怎么说,我们很快成为了关系亲密的朋友。”

      同一时期,诺姆?乔姆斯基,莫瑞斯?哈莱和语言学家雷纳伯格(EricLenneberg)也开始对行为主义提出了质疑,在行为主义者看来,行为(包括讲话)是本质上都受限于社会条件。很快,他们就大致上提出了一种完全不同的语言研究方法,并明确了认知科学中的普遍难题。

      1955年,麻省理工学院空出一个语言学的职位。在哈勒的帮助下,乔姆斯基如约来到麻省理工学院。到了50年代后期,乔姆斯基生成语法(Generative Grammar)理论给语言学带来了一场性的巨变,生成语法认为语言是一种人与生俱来的能力,并且各种语言都在结构上有相似性。乔姆斯基关注的是语法问题,即语言结构的操作原则。

      与此同时,哈勒成为语音学(phonology)界的领军人物,语音学主要是对声音的产生进行分析。有段时间,他们两人共用一间办公室,但大部分时间——像萨缪尔森和索洛一样——在麻省理工学院那栋业已消失了的简朴的20号楼中,两人做了几十年的邻居。

      “诺姆和莫瑞斯的办公室是整栋建筑里两间条件最差的蜗居。”毕业于82年的语言学教授邓卡?斯特伊德(DoncaSteriade)回忆说。但并不理想的办公条件并没有让哈莱愁眉不展,相反,他还经常拿乔姆斯基开玩笑,“我会对诺姆说,‘你是不是在其他地方还有办公室啊?’”哈莱回忆说。

      但乔姆斯基非常喜欢他周围的。“20号楼是一个有着梦幻般感觉的,”他说,“它看上去就像要马上要散架。除了水管,你看不到其他任何设备,窗户看上去也要掉下来。整个建筑是交互式的, 20世纪50年代麻省理工学院电子研究实验室里人员混杂,有些人来自于生物学专业,有些人则来自于计算机科学,这些拥有不同学术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合作伙伴: 开心笑话
Copyright 2010-2012 大戏院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如需合作请联系站长
技术支持:F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