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一:高頻詞匯統計表
(三)嘗試構建“協商性”話語空間
英國學者斯圖亞特‧霍爾認為,“大眾傳媒中的媒介是意識形態斗爭場域,每一次意識形態的結果,都會對社會結構的重塑產生影響。” 他還指出受眾對信息傳播者發出的編碼信息並不是照單全收,而是根據自己在社會結構中的地位進行解碼,具體來說,解碼范式有“優先解讀”、“協商解讀”和“對抗解讀”這三種。在當今新媒體時代,微博為公眾建立了一個實時交互的平台,這也深刻地影響了微博法制評論的話語呈現形態,@豫法陽光“法律評論”欄目也在嘗試構建一個“協商性”的話語空間。
1、評論視角與態度的多元性
評論視角是微博評論的立場和角度,基於觀察分析,筆者將評論視角分為視角和視角。
視角是從的角度去看待問題,如2014年3月2日微博“控煙,光靠少數部門的少數人執法遠遠不夠,更要動員廣大人民群眾參與社會監督而撒下天羅地網。”而視角則是從公眾和個體的角度去觀察社會,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如2014年1月9日欄目就當前不給“非婚子”上戶的問題提出質疑和批評,指出應當保護的權利。在微博樣本中,採用視角的有21條,視角的有10條,視角的出現意味著欄目試圖打通“官”、“民”兩個輿論場,實現對話機制。
評論態度則是欄目評論對問題的態度、意見和主張。具體來說,欄目的態度包括贊許、批評、建議和忠告幾種,以的批評和建議居多,這既表現了欄目的責任感,也反映了它力圖構建一個的話語空間,推動社會進步。
表二:評論態度統計表
2、語言通俗易懂,拉近與讀者距離
法制新聞的報道涉及特定的專業范疇,有著特定的專業術語和表達方式,一些“法言法語”可能在增強表意准確性的同時加大讀者的閱讀成本,增加閱讀難度。在“微傳播”時代,欄目為了降低讀者閱讀成本,拉近與讀者之間的距離,採用了一系列的修辭手法,並將俗語、流行語和網絡用語納入到表達常規中,拉近了與讀者之間的距離,促進了協商與對話。
以@豫法陽光“法律評論”欄目為例,欄目發布的微博採用了比喻、擬人、對比、對偶、排比等多種修辭手法。如圖(圖3)所示,比喻是使用最多的修辭手法,11條微博中含有該種修辭格,它化抽象為具體,避免了法律專業性過強、艱難晦澀的弱點,更好地表達了觀點與態度﹔其次是對偶和排比的使用,它增強了語言的氣勢,達到了“動之以情,服之以勢”的效果﹔此外對比、夸張等修辭格的使用也使褒貶態度更加鮮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