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地推动中国葡萄酒业的发展,1994年,联合全国13家葡萄酒企业,在葡萄与葡萄酒专业的基础上,亚洲唯一的葡萄酒学院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创办。李华教授带领的团队完成了适于中国实际的酿酒葡萄气候区划和品种区域化研究,证明中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大部分区域,都具有发展葡萄酒产业的潜力。选育出爱格丽、媚丽等优质抗病酿酒葡萄品种,推出了葡萄地理标志及其体系,“我国葡萄酒技术体系研究与产业化开发”等多项科研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二等等。葡萄与葡萄酒工程学科培养的专、本、硕、博2000余名各类毕业生遍布我国酿酒葡萄主产区和葡萄酒企业,支撑着我国葡萄酒产业的科技发展。
与时俱进 细做健康文章
进入新世纪后,社会对食品安全和健康的要求进一步增强,学校也从人才队伍、平台建设等方面加强了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发展,使得这一学科步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学科形成了特色鲜明、年龄结构合理的创新科研团队,在深层次保障食品安全与健康方面卓著。
食品功能化加工工程技术研究团队着力于西北特色农产品的品质评价、功能特性分析及精深加工与副产物综合利用等研究工作。其中,岳田利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在“苹果及果汁安全危害识别与控制研究”“具有循环经济属性的苹果加工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等重大项目研究方面取得突破,主持修订了我国苹果制品中展青霉素的安全限量标准;建立了我国黄土高原区域苹果及果汁主要危害识别与控制技术体系,初步构筑了陕西苹果及果汁国际市场的绿色安全屏障。
葡萄与葡萄酒工程创新团队提出葡萄酒全程质量控制技术体系,培育出新的优质抗病酿酒葡萄品种“嘉年华”以及2个新品系,获得国家专利11件;同时加强国际合作,国际葡萄与葡萄酒组织(OIV)亚洲葡萄与葡萄酒科技发展中心、亚洲葡萄酒质量大赛组委会、国际葡萄酒大合会等纷纷落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促进了我国葡萄与葡萄酒产业的长足发展。
食品安全危害识别控制研究团队以猕猴桃、苹果等西北主要果品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主要安全危害因子——生长调节剂、农药残留、重金属、展青霉素、嗜酸耐热菌、食源致病菌在其生产、贮藏、加工全产业链过程中的识别技术,溯源技术和控制技术的集成与示范研究。食品营养与健康团队先后对西北特色果蔬、杂粮、山野菜中的活性成分提取分离及功能评价进行了研究,发现苹果多酚、燕麦葡聚糖、石参多糖等功能因子具有慢性炎症、降血糖及肝癌细胞凋亡的作用,并结合细胞信号通了作用机制,为构建西部特色营养与功能食品因子库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